硬 伤
“150盏亮着的电灯,各有一个拉线开关控制,按顺序编号为1,2,3,……150。将编辑号为3的倍数的灯的拉线各拉一下,再将编号为5的倍数的灯的拉线各拉一下,拉完后亮着的灯数为几盏?”
看完这道四年级的数学题,我便被下了魔咒,看见开关就想去摁两下,到现在也没真正想明白为什么答案是90,而我自认为解题步骤无错的答案却是80。这对我这个初中的数学课代表来说,真是打脸啊……辜负了数学老师的错认了……
真应了那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小时因有了老师的善导,表现的“耳聪目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却愈见稀松平常了。只是凭着较好的记忆力,应付学习罢了。
小时候很少参与竞技类强的游戏,一是因为输不起(每输必哭),二是因为的确某Q水平有限,每竞必输。但有时跃跃欲试,为了凑个热闹,便屡屡落下话柄,某Q是硬伤啊!
前不久的一次小聚,玩起了十多年没碰的扑克,顿时神经紧绷,如临大敌。怎一个惨字了得啊!一共五个人玩牌,没有人愿意和我分到一伙,也总是因为牵连到同伙而频频自责。不求能胜,但求平局。
所以,当自认为的两个同伙都出尽手中的牌时,我如释负重,长叹一声:“这把平局了,我牌不好!”
可谁知,这次是有人爆了冷,我的自以为是,也拉低了余下同伙的某Q,我们两个生生被擒,还连带了跑出去的那两位。
牌局在一声声对我的嘲笑和贬低中变得如此妙趣横生、意义不凡,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我的硬伤在比较中立显突兀……
你还在纠结文章开头的那道题吗?别纠结了,某Q是硬伤,不好治呀!
其实,除去遗传的因素,活久见的我们经常是被框在了固定的程式里,总是用固化的惯性思维去面对大多数问题,就像打开一个食物包装袋,有的人只用剪子,有的人就用牙齿,无论纸质还是塑料,无论有多么简单易开的封口,我只用我的方法……
忽然想起幼儿园时同桌帮我拼积木,抢凳子游戏中我死死抱住凳子的情景,不禁莞尔;又为男孩的某Q100%遗传妈妈的发现,难免戚戚然。
硬伤就硬伤吧,硬伤也是一种美德,成全了多少别人家孩子头上的光环,晕染了多少青春岁月的浪漫相约,编织了多少令人玩味的美好回忆……
最后:开关明白数学题里的灯了吗?不行就去找150盏灯试试吧!才不管你上哪找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