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效能G176期90天践行深度践行

跑步总结

2018-02-03  本文已影响0人  Harry在路上

        从上了易效能的课开始,我又学了很多一开始不以为然的东西,甚至是有些不可思议,因为学的是如何睡觉(睡眠革命等)、如何吃饭(3333+原则)、还有就是跑步(吴栋老师简爱跑步法)。最早听说还有跑步课的时候,我的态度是很不屑的,跑步还要学?谁不会啊?我就按自己的想法去跑,但经常出现酸痛却不知如何解决、速度不知如何提升、跑远一点的距离时身体会酸痛上几天、而且频率越来越高,这时才意识到不能继续再这样跑下去了,为了跑得更健康、更长久,我去了吴栋老师的跑步班,刚上了不到半天课,就让我对跑步有了重新的认识,甚至是颠覆了我之前对跑步的理解,在这里的收获很大,因为学得很系统、很科学,解决了我现实中跑步方面的很多问题。现将跑步事宜作一个简单总结:

跑前:热身

做法:动起来

原则:

1. 由慢到快,心率逐步上升

2. 由远到近,活跃部位逐步靠近心脏(脚、小腿、大腿、核心、心脏)

目的:让心率靠近跑步时的心率

跑中:挺、倾、柔、衡、坚

跑步总结

跑后:拉伸或用泡沫轴按摩

做法:

1. 拉伸:以静为主

2. 泡沫轴:按摩筋膜

目的:放松肌肉

用数据跑而非凭感觉跑:通过工具监测实时心率、心率区间、配速、步频、步幅、垂直幅度、触地时间、触地平衡…等等。通过数据来了解自己跑步的真实情况,根据数据,刻意练习:控制心率、步幅、步频…等等,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水平。

跑步总结 跑步总结 跑步总结 跑步总结 跑步总结 跑步总结

受伤后“RICE”原则:

急性运动损伤的发生,如踝关节,膝关节扭伤、肌肉拉伤等。发生上述问题时我们第一时间的处置对损伤将来的恢复至关重要。

RICE原则是:

1. Rest(休息)

2. Ice(冰敷)

3. Compression(加压包扎)

4. Elevation(抬高患肢)

具体操作:

*Rest(休息),既当发生急性运动损伤后,即刻停止活动充分休息,对损伤处做好保护,为进一步治疗做好准备;

* Ice(冰敷),原理在于低温在降低疼痛反应的同时会引起损伤处毛细血管收缩,进而减少组织液的渗出,也进一步减小了炎症反应刺激,但冰敷要严格把握时间,否则起不到应有作用反而会加重损伤。以踝扭伤为例,损伤发生后可就近寻找些低温材料如冰冻饮料、矿泉水、雪糕块儿等,但这些材料使用时要注意一下,不能将这些东西直接放在损伤处,以免冻伤,应当用薄毛巾或衣服包裹一至两层再贴于损伤处,而且应以损伤最明显处(肿胀、疼痛最明显处)为中心向周围一点点铺开,这样循环往复,总的冰敷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一般可2-3小时进行一次,如果肿胀疼痛明显,可每隔1-2小时冰敷一次。我们一般概念是急性损伤后24小时内冰敷,其实这只是一个相对概念,一般运动损伤后的急性反应会持续一段时间,因人而异,如果疼痛肿胀明显,冰敷的治疗可以一直持续,甚至要一直持续到损伤完全恢复;冰敷的时间长短要看伤势的严重性而定,若是患者仍持续肿胀,冰敷就要继续进行。当肿胀的情形已经减缓或停止,就可以开始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组织新陈代谢。

* Compression(加压包扎)是指损伤发生后对损伤处组织给于一定压力(打绷带),这样可以起到加压止血的作用,既减少了损伤血管的出血量,最终也是减小损伤处的炎症反应。如第一时间找不到绷带等弹性材料,像皮带,丝巾也可拿来救场,对组织实施一定包裹加压,或是直接用手按住疼痛最明显处也能起到治疗作用,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

* Elevation(抬高患肢),既将损伤处或损伤侧抬高放于高于心脏水平面的位置,这样可促进损伤处的微循环,对缓解肿胀加速组织修复也是极好的。说了这么多,其实用一张图片就很好的阐述了这一原则。

跑步总结

力量训练:

目的:加强腿部力量,减少受伤机率。

做法:静蹲、深蹲、平板支撑、臀桥…

通过力量训练,最近连续三次10km以上的跑步,跑后没有之前的种种酸痛和不适(当然跑前热身、跑后拉伸、跑中的姿势肯定也有很大的原因)

经常有人问我,你为什么跑马拉松?有什么用?这是一种体验,没跑过的人永远体会不到参与其中的乐趣和收获。我还会继续跑,因为身体是自己的,身体是自己最大的作品!更要科学的跑、健康的跑、跑得更久远!

跑步总结 跑步总结

                                  張家瑞于费县

                                      2018-2-3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