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之间,交互贯通
2023-11-15 本文已影响0人
无限极
拜访王阳明故居时,特意买了本扉页盖满纪念章的《传习录》。最近,每天晚上睡前读几页,已经读完徐爱和陆澄的记录。
书编纂得很明朗:背景,原文,相关释意出处,译文。打算一字不漏地先通读一遍,再回头边输出笔记边读。
想起刚走近经典,读的是《论语》,为了不半途而废,参加了训练营,一群人相互监督约束,用了半年时间读完,但,一点也不应心,硬着头皮为读而读。后来,又陆续读了《了凡四训》,《大学》,《中庸》,都只停留在"读"上,不甚求解。
今天晚上读出感觉了,一口气读了二十页,很舒服,有一种笃定的喜悦充斥全身。引用《大学》和《中庸》首章的句子特别多,相互引证,不怎么看译文也能明白。对经典那种"曲高和寡"的疏远感消失了,怪不得有人说经典越读越容易,以经解经,相互融通。
终于, 经典对我,不再是咫尺天涯了,我走得进,也懂得起!有时如拨开迷雾,有时如醍醐灌顶,有时如严师训诫…这种应心的感觉很美好!有时候,一个字,一句话能感动得我欲涕欲笑。
"言为心声,心无定,言无序",在这句话面前,终于释怀了自己"说,笨嘴笨舌;写,词不达意"的窘迫, 狂心不歇,那来澄澈?摄心,格心内之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