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开眼界!给别人留了坏印象如何扭转?
不论是求职面试、还是同事相处,我们都尽量在给周围的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然而,有时候我们却在不知不觉中,给他人留下了坏印象。
比如你今早做地铁去上班的时候,下地铁时发现,前两天才买的iPhone7,在地铁上居然被人给偷了。一般来说,遇到这种事以后,当天你的情绪就像一点就着的炸药包。正巧,当天遇到一个说话比较冲的客户,你很可能就会控制不住情绪,像冲锋枪一样,“突突突”地跟客户一顿撕。撕完后,客户对你的第一印象应该是糟糕到了极点。
事实上,你并不是不好相处的人,只是掉了新买的手机,情绪不好罢了。
这样的情况,其实并不少见。可能是情绪波动未控制好,也可能是行为的无心之失,虽然并非出于我们的本愿,但却给别人留下了深刻的坏印象。
面对这些坏印象,很多人会选择不再与这些人接触,因为要改变第一印象,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这种逃避的应对方式,并不总行得通,因为有些时候,你必须要面对,比如你喜欢的女生/男生对你有不好的印象,你的领导对你有不好的印象。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如何扭转乾坤。
概念
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指的是,在与陌生人互动的过程中,所有与对方有关的最初印象的总和,包括性别、年龄、衣着、姿势、面部表情、谈吐等特征。
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与人的记忆息息相关,因此我们有必要彻底认识第一印象是如何形成的,会带来何种影响。这样,我们才能知道如何进行改善。
信息呈现顺序,决定第一印象
关于第一印象,心理学家亚伯拉罕.卢钦斯做过一个实验。他将一名叫吉姆的男孩的生活片段,编写成两段文字作为试验:第一段文字将吉姆描述成热情、活泼外向的人;第二段文字则相反,将他描述成冷淡、内向的人,并分别对4组受测者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这个研究证明,信息的呈现顺序会对认知产生影响,先呈现的信息具有较大影响力,形成首因效应,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一印象”。
依据卢钦斯的研究,将首因效应应用于人际互动发现,第一次见面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第一印象形成之后,就会成为双方判断彼此的重要依据,成为个人获得认知与评价的第一线索,并长期占有主导地位。即使后面出现的信息与前面不一致,人们也会屈从于前面的信息,以形成整体一致的印象。
这么看,要改变“第一印象”似乎是一个无解的难题。但幸好,我们伟大的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又做了个实验,为我们提供了解决策略。
他在进行一连串学习记忆的实验后,提出了“系列位置效应”,指在记忆一连串事物(列成清单)时,回忆的正确性与该事物在清单中所在的位置密切相关。
他发现,在请人们回忆清单上的事物时,记得最清楚的是位于清单末尾的事物,即“近因效应”;而在其他事物中,人们对于最先提出的事物的记忆准确性,又高于在清单中段的事物,即“首因效应”。
换句话说,在一系列信息中,接近结尾与开头的信息,记忆效果最好。其中结尾信息的记忆效果好,是因为刚发生不久,信息保持在短期记忆中,容易取得;而开头信息的记忆效果好,则是因为这些信息已转入长期记忆中,不容易被遗忘。
近因效应则与首因效应相反,强调多种刺激一次出现时,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亦即在互动过程中,对于他人最近、最新的认知,占了印象的最主要的部分,甚至掩盖了以往形成的评价。
换句话说就是,你不断去跟对你有成见的人进行互动,刷新他对你的认知,你就能改变别人对你的坏印象。
当然,刷认知是有一定技巧的,不是光互动就能够解决的。比如你在同事眼里已经是心机婊了,如果你互动没有策略,你的任何行为,都无法改变他对是你心机婊的看法。
策略
一、使他们感到惊讶
我们不改变自己对他人的第一印象的原因是,我们的大脑太懒,不愿意重新做判断。所以,如果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重新评估,那么我们不会改变,所以你需要制造一个使他们感到惊讶的理由。
比如你的同事可能已经建立了一个对你不准确的印象——你是一个没什么能力的人,因为你太安静,不太发表自己的看法。
如果你已经形成了一个安静,从来不说话的印象,在开会的时候,光发言是不够的。相反,应该主动第一个说话,并做多方位的评论。让你的同事不得不反问自己,“他怎么啦?”那么你就在正确的轨道上开始改变他们的观点了。
二、继续保持你的新行为
为了改变原有的观念和认识,你就必须持续地保持你的新行为。因为强有力的行为改变可能让你的同事注意到了,但如果你只做一次,就可能会被认为:那天开会,一定是咖啡喝太多。
所以,要持续不断地进行轰炸,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第一印象是错误的。
三、接近他们
我们应该强迫自己走出舒适区,找到更好的了解他们的方式。因为他们没有得到关于我是谁的新信息,他们依然会保持原有的看法。
当涉及到改变看法时,不用光是说,要用行动。一旦人们有自己的观点,最好的改变方法是通过越来越多的行为证明。
比如我认识的一个朋友。他对下属的印象是,有点懒,工作不专心。而他的下属意识到了我朋友对他越来越不重视,于是就做了一个巧妙的改变。他邀请我朋友一起去攀岩健身。攀岩健身是一项他很有经验的活动,而我朋友是新手。在攀岩过程中,我朋友非常依赖他的专业知识,从中看到了他能力的不同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