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规划院

建立和完善无缝零售模式三部曲

2019-03-21  本文已影响0人  零售规划院

建立全渠道,找到消费者

移动互联网的实质就是实现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接触的广度和深度的最大化,要做到这一点,一是使触点数量不断增多,而是不断强化触及深度和互动性。

在传统的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无论其增长速度有多快,都要面临“增长的极限”。这个极限是由传统互联网的特性决定的----个人电脑的非移动性决定了顾客与厂商之间的触点及交易、支付方式最终是有限的。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个“增长的极限”被打破了。日益强大的移动终端及其应用,为顾客提供了全息化触点。

利用大数据,提升消费者体验,实现个性化服务

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在互联网上留下的“蛛丝马迹”都能够被大数据技术全部采集,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和利用,这种技术能够准备的判断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和行为特征,从而能够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服务。亚马逊公司创始人杰夫·贝佐斯曾说过,如果我的网站上有100万个顾客,我的应该有100万个商店。在互联网时代,这成为了可能。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见的营销方式有定向个会员发布信息,例如通过手机短信、邮件、微信、微博等平台不定期的发布新品上市信息、打折促销信息等。这只是精准营销的基础应用,而互联网还能根据消费者的行为特征判断他们会有什么其他的购物需求。

大数据还能做的更多.......在未来,随着大数据的分析越来越精准,应用越来越科学,甚至当你一打开手机,就会看到自己喜欢的商品和服务出现在你的眼前。为什么这些网站会如此了解你的需求?很可能是因为你在微信朋友圈里和你的朋友讨论过该品牌的产品。

打造粉丝经济,强化关联

互联网是一个公平、透明、人人平等的“虚拟社会”,互联网时代也是人人制造、人人创意、人人设计、人人营销、人人消费你的“ME时代”。人们非常注重口碑效应,也十分注重信息的分享与实时的互动。如果说过去的品牌传播方式是“品牌主-大众媒体-消费者-购买行为-品牌销量拉动”,那么现在无疑是必须考量由大众媒体到消费者自媒体的引导路径,其传播链条可能是“产品或品牌的正负面体验-消费者自媒体-大众媒体-品牌”,品牌传播的效果充满了不确定性,品牌的传播和推广必须与社交网络的结合。

品牌传播必须植根与互联网土壤,强化内容营销,通过多样化的内容形式,多渠道的传播路径,从个人电脑端到移动端,创作符合品牌成长阶段需求的要素,旨在推动企业的品牌粉丝群建设,把“弱关系”变成“强关系”,打造持续发酵的口碑效应。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