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
任何职业都讲究职业道德,《左传》曰:“有德不可敌。”德行天下方可以厚德载物,受人尊敬和爱戴。换的这位主治医杨主任,人不光英俊帅气,主要是医德高尚。到他的门诊看病简直就是如沐春风,他总是微笑而耐心地面对每一个前来问诊的病人,不厌其烦解答已经回答过N次的相同答案,病人总是想从医生那里多了解一些有关疾病的知识。
杨主任不光诊疗态度好,而且能用一切方便的现在科技手段来减轻病人的麻烦和经济负担,自从中医助慈的手机app出来之后,他就下载了医生客户端,直接在手机客户端给病人按时开处方,免去了病人每个月领药时先跑医院挂号找医生开处方,再跑去慈善总会领药的周折劳顿,既节约了病人的时间又给病人省去了一笔挂号费。
所以,这二年,除了买药时见一次杨主任,平时很少见到他,每月领药时,下了火车直奔慈善总会领药就行了。
第一次找杨主任买药时,发现门诊人很少,不像某主任的门诊门庭若市,闹哄哄一大屋子等着开处方领药的慢粒们。杨主任说:我都在手机上把处方开好了,门诊的人当然就少了,可是,好多患者还不知道用中医助慈app,我想给他们省点事也省不了。
话刚落音,旁边一个美女一脸懵接茬道:我也下了中医助慈app了,可是不会用。
去年年底时,中医助慈也可以在客户端发起线上随访,也不用跑到门诊找医生签字了,非常方便。
只能说,科技改变生活,德行还改变生活,有这样的处处为病人着想,为病人设身处地考虑的医生,哪个病人不爱戴呢。
只希望格列卫药价能降下来,能像这位医生一样为病人的实际经济情况考虑考虑……
说起医德让人敬佩的医生,这里还得提一下华佗中医院的急诊科主治医王主任。因为生了这个磨人的慢性病,免不了经常跑医院,和医生打交道。省城的医院离得太远了,远水解不了近渴,平时像化验血常规啊、小病小药啊之类的本地医院能解决的问题就不跑省城了,遇到问题打个电话给省城的主治医遥控指挥一下就Ok ,毕竟本地连个像样的血液科都木有。(以前,血液和大内是一个科室,目前,市医院的血液科也才成立没几年。)
每次去生意特别兴盛的市医院化验,医生的态度都不咋滴,可能小城市中最大公立医院的医生天生都有一种优越感吧,对待病人自带一种傲骨,托关系看病的除外。
生病时间久了,本来就对去医院有一种排斥感,要是再碰到冷若冰霜仿佛我欠他一个亿的医生,那就更不想去了。
换!改去中医院。受中华传统文化和医疗美德熏陶的中医就是不一样,医生的职业素养都显得那么温良谦恭。如果说市医院的医生总体给人以张扬个性的感觉,那么,中医院的医生给人的总体感觉恰恰相反,内敛而温和,连中医院的西医都是如此,如此去了几次,莫名对中医院生起一种好感来,以后化验啥就确定这家医院了,最主要的是遇到外科主任王主任(以前王主任还在外科)德才兼备,人特别特别好。外科什么样的症状什么样的人都有,比较杂乱。而王主任总是能用足够的耐心微笑着接待每一个来问诊的各种人,直到给他们解答清楚所有疑问。
没必要做的检查在王主任这里绝不主动给你开。他对自己的医术非常有信心,他多年积累的丰富的门诊经验通过询问就能了解得八九不离十。往往是病人逼着他开各种检查,他总笑着说:浪费那个钱干嘛?没有必要的。如果你不相信我,我可以给你开。
去的多了,自然就和王主任熟识起来,估计我是他病人中唯一的血液病患者,所以聊的就多点。了解到我们血液病患者的难处,王主任就会把我的问诊费给免了,我到其他科室看病他也会叮嘱同事要注意的事项,经常鼓励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尽所能帮助我。
记得前几年我因为重感冒重咳嗽住院,老妈只有在不忙的时候来医院陪我,平时没有人陪护,王主任就会常到病房看看,需要开药啥的,他就自告奋勇代劳了,能够遇到这么好的一位医生,也是我的福报,心中自然有说不出的感激。
医生也是人,好医生也会生病。有几次我去门诊就发现王主任的手老是抖,而且最近人消瘦得厉害。想问问他,可又感觉不合适,人家是医生啊。最后没憋住就问了,他也感觉奇怪,说在医院检查也没啥。
后来再去门诊是其他的医生在坐诊。说王主任生病了,要休息一段时间。
终于又在门诊处看到熟悉的面孔,心里的石头放下了,所幸病情问题不大,但是治疗期限有点慢,王主任放心不下他的岗位,一边治疗一边又开始工作啦!谈起他的疾病,一脸的无所谓和乐观。“估计得服药一二年吧,没事的!”
现在,王主任的急诊科搬到新院区(华佗中医院北院)了,他的身体也恢复得很好,药早就停了。祝愿这位医德仁厚的好医生永远身体健康,造福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