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读书散文

有一种感觉――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2018-08-02  本文已影响407人  糖可甜宋宋宋

      第一次为一本书到凌晨,喜欢晚上放下手机后在床上与一本书相遇,每次读一本新书就像是与一个灵魂交谈,之前总是随手翻翻散文,看看诗歌,读几篇文章,打着看书的幌子,想着“荒诞”的各种,走着认真的心事,装着想要的样子。之前有朋友推荐这本书,暑假才恍然看见书架上被冷落的它,拿起。。。仿佛才明白为什么之前有人告诉我们读书像是与一个伟大的灵魂交谈,才懂得能与一个人一起读一本书交流所思所想是多么可贵,仿佛看见杜丽丽为何会爱上古风铃,真的像多愁善感一样慨叹知己难求,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总相信人是有顿悟时刻的,可能我的开通也在这一夜之间,就像小孩终于get心爱的玩具,就像男孩终于遇见喜欢的女孩。每次落笔都会慎重,因为相信文如其人,但读罢却久久无法睡去,脑中思绪翻飞,构思这篇文章,仿佛遇见了在写此书时抽着香烟,或走在田间,或坐在桌前的路遥,当然,作家的构思难度不知是你我的多少指数级哈。亲爱的读者,下面仅是我的一点薄见,大家只是随意翻来看看。

      如果说双水村是一个欢乐场,各色的男儿各色的装,有铁骨铮铮,朴实善良,能力出色的孙少安,有英俊不羁,为人仗义,迷倒万千少女却只取一瓢饮的金波,但最令人倾心的还是那个初见有点自卑,后来慢慢抬起头颅,满腔男儿血,有见识,有思想,不受农村桎梏,正如书中所言他不是急于摆脱农民身份,而是有一种东西在他心中跳动,对广阔天地的向往,就算家庭的重担能使这个懂事善良的孩子暂时停驻,也不能永久束缚他的身心,他的本质是自由而闯荡的,即使那是冒险,即使付出生命他也甘愿,他的所求已不是农民们世世代代的追求――温饱,也许是他哥所说你是书读多了(他哥已经不能完全理解他了),他与少安长成两种不同类别的西北汉子。

      我们知道少平高中毕业先回双水村教了书,后来当了一段时间农民,后来终于在家里基本稳定,哥哥开了砖厂,决定去黄原揽工,(至于黄原也就是他和田晓霞一起代表学校去讲故事的市里,也是她们“革命友谊”的开始,所谓一切的相遇都是命中注定,这都是后话了),他从一开始白皮细肉的青涩少年,背重石,脊背上一道道血痂,第一天晚上愈合,第二天继续新痕累累,这里我们不得不感慨路遥先生的文字的深刻,我的文字却尽显苍白,强烈的日晒赠予他男子汉的魅力――古铜色的肌肤,我们心中的稚嫩少年已经悄悄蜕变了,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愈加成熟,热爱劳动像热爱生命一样,仍坚持读书,思考,有担当的新的孙少平。感动于平凡的世界还在于他处处反映时代,质朴却真实,作者有一颗真诚的心灵,却没有莫言小说那么的血淋淋,也没有《活着》让人触目惊心。

    记得孙少平当初把揽工一个月的工资一百元给了那个背包工头蹂躏的做饭的小女孩,让她回家好好生活,他还为此暴打包工头,卷铺盖走人,再次沦落到出来时的情景,可是一个多月后,他在电影院前看到了正在嗑瓜子的那个小女孩,孙少平上前问她怎么又回来了,她说钱花完了他爹打他所以又出来了(她的表情和言语让人感受不到对待“恩人”的温度,也许这个恩人只是我的一厢情愿,她自始至终从未如此认为),现在还在那个包工头那里,对他还欺负你吗的回答是平静的习惯了,可能当时孙少平的感觉就像有东西哽咽住了喉咙,不是对自己怜悯之心被糟蹋的愤懑,更多的可能还是对女孩这种人的同情,是对世道人心的深深无奈,是啊,时代的巨轮下,一个人是多么的渺小。。。

      可是金波与少平的友情却让我们温暖,记得那两个骑一辆自行车去初中的少年身影,记得高中少平碗里不时黑高粱面馍之外的玉米面馍,记得那未报兄弟失恋之愁的群殴顾养民,记得那黄原宿舍里每次一大盆白面片和十几个鸡蛋,记得那两个男人抱头痛哭的夜晚,有时不得不感慨兄弟之情的确让人向往。金波与藏族女孩的爱情多少感染了些神秘色彩,虽然语言不通,虽然相见短暂,虽然无奈割离,但是不影响两颗心的相容,这就是书中几种爱情的一种,如刹那的烟火,绚烂,美丽,却瞬间滑落,不留痕迹。。。

      如果说金波与藏族姑娘的爱情令人叹息,少安与秀莲的爱情让人温暖感动,那么少平与晓霞的爱情则是我看来爱情最好的样子。

      我们知道,正是与田晓霞的相遇,接触,相知,才让少平走出懵懂的“初恋失恋”,郝红梅也许是漂亮的,与少平有些相似的(少平对郝红梅的喜欢很大程度源于这种相似),有某种契合的,会让一些人喜欢的,但她本质与孙少平是不符的,而那个初见有着“男孩子气”的田晓霞却为孙少平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她读书多,见识广,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给孙少平看“参考消息”,借给他书看,与他一起看报栏,交流读书感悟,发表时事评论,一起抄写当时所打击的诗歌,“当时她很大程度上充当了他思想的引路人”,直到后来高中结束孙少平回双水村,她还给他寄书,写信,这也为后来他们关系的转变埋了伏笔。

      孙少平热爱劳动,也正是劳动让他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见解,拼命劳动也是他一种忘记苦恼的方式,也许正式劳动促使我们遇见更好的孙少平。

      黄原的相遇,使本就应该相交的两个人,开始交融,(虽然之前孙少平曾因身份故意和晓霞断了联系,想起一句歌词,如果你敢不懦弱,我们凭什么要错过,之前看一篇文章说润叶没晓霞勇敢,才和少安错过,笔者并不以为然,润和已经向少安表明心迹,那张纸条就是她满满的心意啊,她有足够的决心,但却没等来少安哥的回应,终究是少安没有迈出那一步),记得当时晓霞的一句心里活动:现在她面前的这个人的见识谈论似乎比她更深刻了,之前她只觉得他与农村来的孩子不一样,现在的他仿佛能给她思想的启迪,是啊,灵魂知己可得,夫复何求!

      之后他们的爱情自然而然,我们都记得那古塔山的一年之约,后来田晓霞成了省报记者,得以施展才华,孙少平成了煤矿工人,业余学习,打算进修,他们可以通过书信传达思念,互相关怀,鼓励,本来以为他们会是美丽的结局,却出现了晓霞报道洪灾,为救小女孩的离世,一直不敢不愿相信,记得一年之约孙少平孤单,痛苦的身影,他只有回去劳动。有一种爱情,叫田晓霞与孙少平。。。

      田润叶与孙少安的错过也许令很多人难以释怀,其实仔细想来却是应该的,润和爱少安哥,爱的纯粹明确深沉,少安也喜欢润叶,但是少安十三岁帮父亲帮持整个家庭,全家的重担都在他身上,加上当时时代让他看不见自己和润叶的未来,对于润叶的心意,他选择了静默,只是在田地里抽烟,无声痛苦,站在高地望着远方满怀愧疚,他对润叶也许是爱的,但可能很大一部分是像对妹妹一样,如果他之后没遇见秀莲,可是在他看见秀莲的那一刻,他就知道这就是他心中想象的妻子,健康,大方,能干,再加上秀莲对他一见钟情,体贴,热情,使他很快爱上了秀莲,记得后来书中有一段写少安砖厂倒闭,他每晚都要抱紧秀莲,这不仅仅是肉体需要,更是精神寄托,读到后来我们都悄然觉得孙少安就是应该和秀莲在一起,还好后来我们的润叶也走出来了。

    还有一句话印象深刻,是写砖厂倒闭后的孙少安:生活,生活,这就是生活!书中所写是历尽沧桑,艰辛,重担压身却未倒孙少安的生活。于现在的我们,读书,看电影,喝茶,出门走走,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也是一种生活。。。

      读罢此书,看到了文革时社会的缩影,看到了时代进步的不易,看到了懂事如兰香的女孩子,看到了孙玉厚,田福堂,孙玉亭,金俊山一代人的经历(他们代表老一辈的各类人),看到了孙少安,孙少平一代人的成长,以及他们所映射的中国的发展,看到了知识和劳动的力量,看到了田福军等老一辈政治家的付出,看到了煤矿班长王世才的牺牲,以及他所反应的平凡人的伟大,以及双水村,石圪节,原西县,黄原市各色人物所构成的现实社会的缩影,正如书名平凡的世界,却引发我们不一样的思考,此书故事的构建,书中文字之生动,真实,实在令人敬仰,可能读者与笔者一样每每读到一些好的文字,便不好不敢再落笔。。。

      此篇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