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的标化成绩如何,都要在这2个选校层面上做出努力

英语中有这样一个单词"Niche", 英英中对其有2个解释:
①Niche-a job or position that is very suitable for someone, especially one that they like.【一个特别适合你且你又喜欢的工作或位置】。
②Niche-an area or position that is exactly suitable for a small group of the same type.【特别适合一群志趣相投的人共处的一个区域或位置】。
而Niche一词也已基本包含了选校的两个重要层面:“找到适合你的学校” 并 “找到你喜欢的学校”!
找到适合你的学校
“适合”在选校中是一个垂直的“双向词”。由上及下,即大学通过学生的高中成绩,标化成绩,性格特长等各种手段来筛选适合的学生。而每个学生的选校则是一个由下至上的过程,即不仅要考虑学校录取的因素,更多要从自我出发,选择最符合自身条件和要求的大学。
想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校,先要从自我评估开始!You have to look insdie yourself before you start looking outside.
选校自我评估的3个维度:
1.IDENTITY / 自我标签
自我标签是美本申请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不仅是个人特质的体现,更是你区分于他人的关键。 当你在选校前,也不妨和家人一起回想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成功的,失败的,后悔的,遗憾的。这些记忆犹新的经历能帮助你更好地发现你内心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你。
2.INTELLECT / 学习抗压力
在某种程度上,大学录取的难易程度和其学业难度是成正比的。学习抗压力决定着你适合申请大学的类型和专业的选择。
3. INSPIRATION / 学习内驱力
内驱力涵盖的要素很多:比如,好奇心--对事物的探索与思考;荣誉感--对学习成就的自豪感;自控力- 是否能集中精力完成一项任务,等等。 特别是在一些大型的综合性大学,内驱力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将来的学业成就。
因此,只有清晰的自我定位后,才能进一步去匹配适合自己的大学。
找到你喜欢的学校
选校调研是选校的必备功课,选校调研的初期,你可以先从感兴趣大学的官网着手,从学校的简介,是否有宗教倾向,课程的设置,往届学生的平均录取成绩,感兴趣的专业,教授的背景,校园生活,课外活动,求职帮助等多方面挖掘自己感兴趣的大学信息。但无论你对学校的兴趣点在哪里,以下4点都建议在选校调研时考虑进去:
1.大学的学科优势
选择某所大学的优势学科,可能意味着未来能接触到专业领域很牛的教授,结识有共同志向的同龄人,获取更多行业资源的机会。如果还没明确自己所学的专业,建议至少确定一个专业大方向。
2.大学提供的实习机会
如果学生毕业之后有留美工作的打算,那么学校与机构的合作紧密程度也要在择校时有所考虑。与学校合作的机构,一般会为合作学校大三、大四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学生如果在实习期间表现出色并且学生也有意愿继续留任,那么公司会优先考虑从合作学校毕业、并且有相关实习经验的学生。
3.大学录取国际学生的配额比例
美国所有的大学在招收学生的时候会有本国学生与国际学生的配额。这个配额对公立大学来说一般有明确的规定,比如加州大学中的5所分校,今年就将州外学生和国际学生的招生比例由原来的20%调整至18%。而私立大学的比例每年都有变动。
4.了解大学的招生偏好
每所大学的招生偏好都大相径庭,有些大学不以标化成绩为重要录取依据,更多地是了解学生个人的特质,比如Wake Forest University。而有些大学的招生则是特别看重成绩,比如Stanford University。所以,选校时也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长,选择适合的学校。

选校基本配比
2-3所冲刺校:
录取标准比你的成绩稍微高一点的学校,这类学校拒绝你的概率大于录取你的概率,但未必一定会拒你。
3-5所合适校:
符合你各项申请条件的学校,这列学校录取你的概率大于拒绝你的概率,但不保证一定录取。
1-2所保底校:
保底学校一定要有,比如我可以上30-40名的学校,那我可以选择1-2所50名左右的学校来以防运气不好的结果发生,保证自己有大学可以去。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