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北老师死磕演讲学员作业分享

正视演讲价值,变软肋为铠甲

2019-11-11  本文已影响0人  红_b1d3

从"知道"到"做到"我们要从三个方面切入:

01.基础认知    02.态度坚定    03.行为改变

认为重要,愿意实现,亲手达成

        刻意练习是高效的,驱动刻意练习的那根弦是我们认知的改变.曾经有人说:人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一次认知的提升.做任何事情我们大体分三部:想到,说到,做到,三合一,剩下的就是一次次的练习了.从想到说,或许是一个不经易的念头闪过,从说到做却需要足够的毅力。说说而已,半途而废的事情在我们身上常有发生.再回来看下刻意练习的三大原则:专注,反馈,纠正。

舒适区: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区:高出能力范围,需要努力才能完成目标

恐慌区:远超现有能力范围,努力很长时间还是不可能完成任务

学习成熟度的关注

关于演讲,大部分人初次接触的时候,内心都是拒绝的

我不擅长演讲,所以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容易失败的事情.

        我们都没有上台演讲过或是演讲次数极少,就给自己下了定义,不擅长演讲,如果我们多几次上台的机会,心态会随之变化.正如站在岸上看游泳,我们永远也学不会,只有跳下去呛几口水,自然就会了,随后的练习就是各种技巧花样的展现.演讲也是如此.

很多恐惧是因为想的太多,光芒背后的乌云。

      北北老师这节正视演讲价值的视频,我看了两次,对标自己,所有的恐惧,推辞我都中标,当然想要改变还是看自己的行动。我们常 说,不要给自己设限,这不行那不行,原地不动,没有实质的行动,当然什么 都不行。但只要行动,一切皆有可能。

      接下来聊聊自己从恐惧到淡定的改变:

        上天给了我一副吵哑的嗓子,上小学老师是用家乡话上课的,声音不好听,普通话不标准成了我不出发声的有力理由,让自己做个安静的人,默默看他们精彩即可。

        长时间的安静,让我在应该表达的时候心跳加快,语速加快,老想着快点结束,总以为快点结束我的表现就会好一些似的。有一天我的同事和我说,你说太快了,估计你自己都不知道你想要表达什么,他猜对了。从那时候意识到要改变,但怎么改不太清楚。一切从观察开始,观察他们怎么打电话,观察他们怎么说话。第一次拜访陌生的电话会让我面红耳赤,紧张到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后来我在打通电话前将自己要表达的写下来,深吸一口气,原来也没有我想的那么恐惧,慢慢的紧张感减少了。在这里我们发现,如果和熟人打电话我们的表达是自然的,但和陌生人就不一样了。主要是因为我们想的太多,把一切可能发生的不可能发生的全考虑进去了,却忘记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

        第二次克服恐惧是2018年,在微信群里语音分享,同样告诉自己,声音不好听,这也不会那也不会,分享什么啊。但还是想试试,分享自己最熟悉的工作流程,写了稿子,在手机里录音,一次次的回听,修改,终于在第四次的时候感觉到不那么紧张了,还算过的去。在这里来一个小小复盘,为什么那么紧张,因为关注点全在别人爱不爱听,会不会听以及自己说的好不好的问题上了。而忘记自己分享的主题可能对别人也是有帮助的。

        在视频中北北老师讲到自己练车,将自己可能去的地方都练习过,将一次可能经过的场所都提前去开过,等真正开着车办事的时候就是老司机心态,因为已克服恐惧。

      生活中很多事情是相通的,无论开车还是演讲,只要我们做好充分的准备,只要我们做好刻意练习,很多小意外我们是可以规避的。对待演讲,从猎物心态,到猎手心态,心态的改变正是你行动的驱动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