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日玉生香读书

《断舍离》之一:人生的改变,可以从收拾破烂开始

2019-01-20  本文已影响183人  92岁的姑娘

01

我参加过很多社群,每次自我介绍,说自己的三个标签的时候,我会说自己是终身学习者、时间管理践行者、人到中年却不油腻的追梦者。

其实我从小到大最有名的标签是1.独生子女。2.懒到人神共愤的懒癌患者,3.重度拖延症患者。

我母亲就生了我一个,这在六七十年代是非常罕见的。这也注定我为什么会特别懒。因为懒所以拖延,三个标签一气呵成。

什么时候我开始改变的呢?是2015年我父亲生病住院直到去世。

对一个独生子女来说,家里有人住院的话,以前享再多的福都要全部还回去了。父亲的去世更让我消沉了。

因为那几个月基本不回家睡觉,家里乱成一锅粥。越没有心思打扫,看着越心烦,索性成天就泡在网上。

后来是在网上看见一篇写你家的样子就是你生活的状态这样的文章。觉得说得特别有道理,就开始接触到断舍离了。

收集了一些这样的文章,还买了一些书,跟着一点点践行,真的慢慢就走出了这个人生的低谷时期。到后来连懒癌都治好了。因为断舍离又开始学习时间管理,现在拖延症也没有了。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书就是《断舍离》。

现在就结合我的实践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本书。

02

说到断舍离,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但是大多数人理解的断舍离就是“扔扔扔”。

如果你认真读过这一理念的提出者山下英子的《断舍离》一书,你会发现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这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可以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这样说,学会断舍离的人,不仅他的生活井井有条,就连他的人生也轻装简行,从容不迫。

《断舍离》这本书曾经风靡全球,它的出现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

作者山下英子曾经是一名杂物管理师,她从多年收拾家居的日常生活中,总结出一套理论,并上升到行为哲学的高度,取大了巨大的成功。

这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生改变可以从收拾破烂开始。

我之所以推崇她而不是写《怦然心动的整理法》近藤麻理惠,因为近藤麻理惠天生喜欢收拾整理,从小擅长做家务。

而山下英子跟我一样,也是一个不爱做家务的人,只是找到了断舍离的方法,把家务变成简单的事以后才愿意动手的。所以断舍离是懒人的福音。

03

那么,到底什么是断舍离呢?

简单地说,断舍离是一门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

换句话说,就是—— 通过收拾家里的破烂,也整理内心的破烂,让人生变得开心的方法。

从断舍离三个字也可以很好的理解: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如果还不好理解,换一个现在流行的叫法,则是人生整理术。

它有这样几个特点:

断舍离是一种不收拾的收拾法。

所谓收拾,一种筛选必要物品的工作。

在筛选物品时,我们要考虑两个维度,一个是我与物品的关系这条关系轴;另一个是当下这条时间轴。就是要问一下这个东西跟当下的我是不是有确实的关系。

一要考虑这个东西对我还有用吗?二要考虑的是对现在的我有用吗?

如果只是过去有用,或者将来才有用,都不值得留下。

04

断舍离与一般的整理收纳术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最大的区别就是,断舍离并非绝对要以把房间弄干净为目的。而是通过收拾的过程了解并喜欢上真实的自己,实现自我肯定感。

其次,一般整理收纳术的主角是物品。物品只要没坏就是有价值的,就不能浪费。

断舍离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以自我为中心,而不是以物品为中心。主语是我,而不是物品;是我用,而不是东西可以用。

就比如一次性筷子,塑料袋,它们本身是有用的,但我根本不会用,这样的东西就是必须扔出去的。

第三,一般的整理收纳术总是将着眼点放着如何保管物品上,而断舍离则是以不断循环代谢为前提,让居住空间永远保持着流动的状态。

前者依赖各种收纳用品,觉得只要收纳空间足够大,我的家就会整齐干净。结果就是再多的收纳空间都不够。

而断舍离是减少物品,甚至是一开始就把收纳工具全部扔掉最好。这样你才有决心不会囤积东西。也不用去学什么收纳技巧。

而我们很多想收拾房间,最后以失败告终的人,基本都是死在不会收纳技巧上。要么是半天收不整齐,放弃了。要么是收拾两小时,弄乱5分钟。

篇幅关系,下一篇讲讲为什么需要断舍离,书中有那些实用的方法能让我们get到断舍离的精髓。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