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下半年阅读清单(10月、11月)
8、《野火集》龙应台
所有的解释都是苍白无力的,十一长假从西北回来后就一直非常懒散,心也无法沉静下来,最后只匆匆翻阅了一本散文集《回忆是一种淡淡的痛》。不知道是我无法沉下心来看的原因,还是书本的吸引力确实有限,全本书我认真看完的散文不超过5篇。
转眼进入十一月,牵挂了那么久,终于补上了龙应台的《野火集》。不知道龙应台自己回过头来看当年的文章是怎样一种感受,是哀伤这么多年过去,当年勇敢撕下社会的伪装展现在众人面前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还是欣慰于通过自己的文字力量,使得台湾相关方面的问题已经取得了小小的改进?就我个人而言,我一般都不敢再去回看很久以前写过的文字,日记、散文、诗歌等,都不敢再去看,总觉得太过稚嫩极端,无法直视。
龙应台当年在《中国时报》等刊物上发表杂文,这些专栏文章最后结集成《野火集》。基于当时台湾的政治形势,龙应台的这些文章在台湾引起极大的反响。书中龙应台从社会现象、具体事物,甚至一个观点、一句话都进行了非常尖锐的诘问和批评。然而,让我心生震撼的是,书中描述的是80年代的台湾社会现象,然而那些现象放在当下,我们都不会感到陌生:毒奶粉、被污染的环境、染病的村庄等。如果没有振聋发聩的声响,如果没有坚持下去的信念,历史总是在不断重复,悲剧永远不会结束。
每个看过《野火集》的读者应该都会发现,龙应台的文章笔触相较她其他文章来说,更为激烈和感性。少了惯常的娓娓道来,更多的是通过反问、排比的句式来表达其爱之深责之切的激昂。我们早就习惯在歌舞升平的日子里寻找别人生活里的笑料来娱乐自己,我们早就习惯在重大节日中通过各种阵仗来感受国家民族的自豪感,如今再回过头看一个人将浓浓的深情以异常尖锐犀利诉诸笔端,除了震撼,是不是还会有一丝愧对之感?
看过《野火集》,会发现同样的问题很久之前就已经有人提出过,想说的话也早就有人说过千万遍。但是身处在信息高度膨胀的今天,除了更高层面上的重重阻碍之外,更悲哀的是大众总是那么容易被更新鲜出炉的新闻吸引,舆论总是那么轻易就被转移阵地,所以一个个问题就这样随着大众关注视线的转移而始终悬而未决。
文化理念和公民意识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然而真正时刻身体力行却并不多。尽管龙应台的敢想敢说令人敬佩,但是真正要做到她的高度并不容易。忽然想起电影《熔炉》里的一句话:“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原本的我们。”
或许我们没有能化作投枪、匕首的文笔,也许我们没有对抗现实的勇气,或许我们习惯于少数服从多数,或许我们习惯于安于随大流,至少在对一件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度上,可以做到稍微持久一点,说不定这样的多看几眼的时间产生的舆论力量,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不幸命运,甚至能够扭转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