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解读中国书法史书法🌐名人名篇🌍

蔡襄:一生低首拜鲁公

2018-11-08  本文已影响19人  江海心

唐人选官,号称〝身言书判〞,书写被看得很重,于是善于扯淡的理论家也开始多了起来。孙过庭的《书谱》且洋洋三千七百余字。

真是崩溃!

想的越多,离真理越远。

宋人也如此

晋人的书写,像在蹦床上跳来跳去,全凭一个弹力,晋代的书家都是世家贵族,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淡定,从容,优雅,一掷千金,面色不变,他们的字也很矜持,不会像宋人一样横冲直撞,所以往往透着三分懒散,七分笃定。

稳的很

蔡襄,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二月十二日(1012年3月7日)

蔡襄也写草书。也写颜体大字。

欧阳修却说他擅长小字,拙于大字。可谓目光如电。

写小字不一定需要放松,但大字正好相反。

蔡襄:一生低首拜鲁公

图    蔡襄楷书

太紧张,笔画就拘束,无法铺开。蔡襄的颜字,看上去干巴巴的。说起来,内在更接近欧,柳,而非颜氏。

宋四家中,蔡襄,米芾,黄庭坚这三家的字都表现出了紧张。

蔡襄写的《昼锦堂记》,据说每个字都写好几遍,挑出最好的缀成了一篇!这是一个传说。

但是不得不说,按他这种字字独立,彼此好似冤家,老死不相往来,算盘珠一样的章法。真的这么做了,好象也不会影响什么?反正都是木木的,呆呆的

蔡襄:一生低首拜鲁公

图    蔡襄草书

再来说草书,蔡襄的草书,与晋人,甚至唐人比都不足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草书。

晋人的草书类似蹦床运动,那么蔡襄的草书可以说类似赛马。气势有了,流畅也有了,但是看过也就忘了。也只是看了而已。没有蹦床运动的节奏,也没有什么精彩的细节。宋人的草书,让人说一声痛快!

这种痛快类似喝过酒之后顺手把碗摔烂在墙上。

内心毫无波动

一点技术含量都特么没有。。

蔡襄:一生低首拜鲁公 蔡襄:一生低首拜鲁公

蔡襄《谢赐御书诗》

只是中规中矩。

戒掉吐槽是不可能戒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戒的。上次说到王献之的脚伤,第二天就被三百多斤的石头从一米多高的车上掉下来砸到了脚上,石头从中间断成两截,难道是吐槽的方式有误吗?唉,不管它了。

蔡襄除了书法,还改进茶的制作工艺,写了茶录,并且写了《荔枝譜》。可以看出是一个很有情趣,热爱生话,又有着学者严谨的人。

在福建为官期间,见百姓患病不就医而向巫觋求拜,多为蛊毒所害,撰《圣惠方后序》,刊刻于碑,劝病者就医治疗,并采取措施,取缔巫觋,“禁绝甚严,凡破数百家,自后稍息。”

蔡襄还撰《福州五戒文》,以戒除陋俗。蔡襄倡议官吏,发动百姓,从福州大义至泉州、漳州七百余里的大道两旁栽植松树,荫庇大道。

泉州城东郊有洛阳江,下游出海口江面宽五里,有渡口名万安渡。“每风潮交作,数日不可渡”,“沉舟被溺,死者无算”。并奏请减免漳、泉、兴三州身丁钱一半,大大减轻民众负担。

蔡襄知泉州时期,连年发生旱灾,他调动民力,加强水源管理,制定《龟湖塘规》,制止用水纠纷。

蔡襄这种身体力行的作风,与颜真卿很是相似。也是一位有魄力,有远见的官员,尽管同颜鲁公一样,晚年不得志,一前一后,古今同慨。

蔡襄:一生低首拜鲁公

图    蔡襄《蒙惠帖》

帖有两分晋人风气,八分唐人端严。

蔡襄品茶啖荔,悠然似东晋名士,而度支督工,又力行如唐代鲁公,这种奇妙的结合,正是我辈难以企及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