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论语》| 关于孔子“述而不著”的反思
2020-05-15 本文已影响0人
辛夷不是玉兰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我们知道孔子一生致力于推行文王之治,晚年全部精力用来删《诗》、《书》 ,编写《春秋》,注解《周易》,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在这些著作中,孔子丝毫没有将自己作为开宗立派的导师,宣说自己的思想言论。尽管弟子三千,享誉天下,但他选择以最普通的读者和学生的身份,去学习古代典籍,继承先贤的思想。
孔子所做的文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像是他自己的读书笔记。
我觉得光是这这一点,就足以令后世乃至现代的很多自诩“某某导师”,某某思想学说“创始人”,反躬自省。
究竟是带着一种使崇高的使命感,去传承文化,还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宣扬一家之言?
关于“性”与“天道”,犹如佛家所说的“禅”,不立文字,一说便错。故而“不可得而闻也”。但并不意味着孔子并未通达其中内涵,孔子已经在日常生活的点滴实践中,给出了答案并用他一生的行持树立了典范。
孔子不愧是“无冕之王”。
通过文章了解“性”与“天道”,如同以手指月。文章只是指月的手,如果我们仅仅是盯着文章,当然就看不见月,也不能领悟其中的性与天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