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没有思想的女同学,出书了
九月初二 |
天气一夜间转凉,连小雨都显得青涩极了。
这是一页札记的第79篇日历
冷冷的图书馆就适合拖着凉凉的手指码关于思想的文字,小雨伴着小风,真是爽。
思想,一个简单又复杂的字眼。文人眼中的有思想很简单,就是你能让我信服你所说的话。而想做到这一点,极其不易,因为它不仅夹杂着知识内涵,还包含良好的表达输出能力。有内容或许因为某些原因不说出来,但没有内容肯定是说不出来。
我昨晚在图书馆搜寻图书的时候,觉得自己特无知。看着书架上满满的图书,瞬间觉得自己渺小极了,似乎什么都不懂,想一下子全部都看,很明显这不可能。所以当想有思想而又能表达出来的时候,主动地去吸收,去采蜜是关键的一步。
想起一个词:冒充者综合征。它指的是,公认优秀的人都会有不自信的状况,每个人都会有这种状况。想起生活中的一些小片段,比如曾主持的项目,曾参加的比赛,曾带领的队伍,等等……当在书籍的熏陶下,有了一些见解,每一次尝试的表达,每一次无愧于心的分享,都会充分检验自己曾为“成为有思想的人”而做的努力。人生有时候那么无聊,做点事刺激一下,点燃一下思想多有意思。
走过的路,只有自己记得,没人帮你记住,只能自己去记录。而记录并不属于一种刻意的行为,而是犹如电影一般,是自己在前进路上的一幕幕可回放影像。书籍里的东西不一定能给予我们实质上的帮助,但是在无形中读书能帮助我们开启思考的力量,继而发现并走向前方。及时的回望与期许,会让已经形成的思想慢慢地聚集,终有一天形成像原子弹爆发一样的影响。
然而,在考虑完通向思想的三部曲——吸收、实践、记录之后,我们还需要注意些东西。
比如卢梭在《社会契约论》说,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再枷锁之中。我们的思想也是自由的,因此导致我们常常谈论自由,但要是不能将这个颠倒的世界正过来,自由又有何用?政治学、治国术、经济学的书籍,分配国家财富的书籍汗牛充栋。博学的教授们对于这些话题侃侃而谈,但是当人们在谈论的时候,劳动者们依然在受苦难。
再如,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个教善的部分和一个较恶的部分。当较善的部分控制住了较恶的部分时,这个人可能就是“自己的主人”。而当他受了误导,或受人诱惑,以致较善的部分反被较恶的部分压抑时,那么他就很可能要成为自己的奴隶了。对于这种人,自然要受到公众的谴责。因为他的原则被他自己扭曲,而成为没有节制的人了。
那些善于靠理智和正确信念来支持自己的德行,并用人的思考来控制自己的欲望者,就只能在少数天分最好且又受过良好的教育的人中才可以见到。因为节制就是天性优秀的部分和天性低劣的部分在谁应当统治谁的问题上的分水岭。你或许有独立丰富的思想,但是当完全的成长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时候,这会是一种教育的失败。
有人说,宗教是老百姓的精神鸦片。何尝不是呢,宗教作为最大的“势”,掌控思想的力量是多么庞大!“控制生产资料的阶级便是统治阶级”,在古代,比如封建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土地,因此土地所有者便是统治者。等到大机器时代到来,控制大机器的阶级很自然地就走到了历史的聚光灯下,成为了掌权者。而在思想繁杂的今天,有了独立思想的你,才可以掌控自己。
人们之所以不愿付诸行动,往往因为害怕行动带来不利或危险。人们也常说,历史教给我们很多东西,但还有一句古训是,历史从不重复自己。让思想扎根开花,或许能形成不错的奇迹。
因为,生命中最伟大的时刻不在于永不坠落,而在于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