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区块链,再回过头来讨论简书钻的是非成败
![](https://img.haomeiwen.com/i4905392/d6c77bd3a9145456.jpg)
事先声明,这是写给文科生看的,理科生请绕道,因为比特币或者以太坊一类的区块链白皮书,你们自己也看得懂。我是工科背景(某985计算机毕业),因为圈子的关系,几年前就开始研究区块链了,给一些大佬也讲过区块链的课,其中就有时任西安高新控股的一个副总(没错,就是前几日刷屏的那个西安90后任职千亿国企董事长的高新控股),我想我对如何让普通人理解区块链更有经验一些。
文科生不用觉得区块链技术高深,就放弃对他的理解,事实上没那么难,难的是人心,不是技术,而读心,你们是在行的。本文也不会去讲专业技术,只用白话讲基本原理,帮助大家理解这货到底是何方神圣即达目的。
举个例子,香农公式,我估计你们没几个人听过,那又怎样?我没看出来你们谁不会用手机的。可如果我告诉你,香农公式就是通信和计算机领域最基础的公式之一,难道你们会就此放下手机,重新回到树上吗?
OK,不贫了,说回正题,区块链和简书钻。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有些地方的表述,可能不会如教材那般严谨,希望大家谅解,也希望仍然追到这里的理科生们不要跟我较真,再较真就你来讲好了。
作为非专业人士,我们掌握以下的内容,就算区块链入门了,至少有自己的判断,而不会被随意割韭菜。
比特币简史
一个网名叫中本聪的人在网上发了一篇题为《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白皮书,宣告了比特币的诞生,但这哥们到底是否真实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目前仍然是个迷。不重要,现在全世界都记住了,他是比特币他爸。
中本聪的比特币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的。好,第一个问题来了,比特币跟区块链是什么关系?这区块链还没说清楚呢,怎么又把比特币扯进来了。
不急,我们先看比特币想干什么?中本聪的想法很单纯,他就是想,有没有可能通过技术,来创造一种货币,一方面规避掉以前各种数字货币的不安全性;另一方面,也想规避人类现有的货币发行模式所造成的通货膨胀而稀释全体人民财富的弊端。
其实,我认为,比特币就是中本聪的一个乌托邦实验而已,完全就是搞着玩的,但结果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了,这玩意经历数次围剿,竟然顽强的活了下来。我只能说,这帮理工男,疯狂起来,连自己都害怕。
中本聪理想中的货币,应该由算法自动生成。生成的依据,是一套提前制定好并且大家都会遵守的规则。而且货币的总量是一开始就是约定好的,deadline一到,总量不再增加。所以,比特币到最后只会引起通缩,而不会像现实中的货币一样通胀。但通缩其实也会伤害经济的,不过这是另一个话题,以后有机会咱们再聊。至少短期看起来,物价持续上涨,大家是很难接受的,所以两害相权取其轻,宁肯以后通缩也不要现在的通胀,这就是比特币被广为接受的原因之一。
中本聪设计的货币叫比特币,他把比特币的发行规则放置到区块链里,由区块链在发展过程中根据规则自动发行。
好,我们进一步来看看中本聪如何让这个区块链发展起来,这就是区块链的原理了,大家仔细体会。
区块链原理
区块链也叫分布式账本,何意?我们可以拿现实中的账本来对比。现实中的账本是由专人(比如会计)来记录的,为了防止会计出错或者不诚信,通常会由会计师事务所这一类的审计机构进行核对。而区块链的账本,没有专业会计来记账,它是一个公共账本,所有人共同记录、共同维护。区块链里的每一页账,学名就叫作区块(block)。现实中的账本是所有页面摞起来订成一册,而区块链是所有的区块,one by one,一个连一个,像串珍珠一样穿成一条链,所以叫区块链。新生成的区块接在链的最后,所以,区块链会一直增长,越来越长。
那区块链的账本(区块)里记录的是什么呢?每一个区块除了它的封面信息(类似于住址、邮编、紧急联系人一类的),大量记录的是交易信息,每个区块可以记录很多条这样的交易信息。什么样的交易信息?比如,你去星巴克喝咖啡,结账的时候,用你的比特币钱包支付,那么你的比特币钱包就会对着区块链大喊一声,“张三向星巴克支付2比特币”,然后所有人都听到了,并且把这笔交易记录在自己的区块上。那么问题来了,前面说这个账本是公共的,那么谁记的账才是大家都会认的?这里存在一个记账权的问题。中本聪的解决办法是,大家抢。怎么抢?大家一起做一个解方程的游戏,谁先解出来谁就赢了,记账权归谁,他/她发布的新区块就成为公共账本的最后一个区块。
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方程非常难解,解出来要花很长时间,但是验证一下别人解出来的答案却很容易。这个解方程的游戏,就叫做挖矿,为什么叫挖矿而不叫别的呢?因为第一个解出方程的人是有奖励的,奖品就是比特币,这个比特币由系统自动生成。也就是说,挖矿的人那么费力的解方程,其实不是为了记账,而是为了记账权带来的奖励,拿到记账权,就像挖到了宝。就这样,区块链一劳永逸的解决了雇会计的问题。
对了,前面说过比特币总量恒定,那意味着迟早有一天系统将不再生成新的比特币,如果没了奖励,那矿工肯定不玩了。所以,在发行新的比特币的同时,系统还有另一套奖励机制,那就是记账手续费。每一笔交易,如果要记录到区块链上,发布交易信息的人必须交手续费(以比特币支付),这个手续费由抢得记账权的矿工收走。比特币刚开始发展的时候,大家肯定是冲着系统新增的比特币去的,但系统生产比特币的数量是递减的,到最后没有新生成的比特币的时候,手续费就成了矿工继续挖矿的唯一动力。
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做假账的问题。这一段可选,能理解多少理解多少。一般而言,矿工只对解方程感兴趣,至于区块里记录的那些交易信息他不感兴趣,而且这些交易信息通常也是加过密的,他有破解的功夫,还不如好好挖矿呢。但是,毕竟还是有篡改交易记录的可能,比如把“张三向李四转账1000比特币”修改为“张三向矿工转账1000比特币”。对于这个问题,区块链的解决办法是:对账,每个人都会把自己个人维护的账本跟公共账本进行比较,不一致的时候,就以公共账本的记录为准,替换掉自己的。这样一来,你只修改自己的账本是没有用的,系统中的其他人根本不认。除非你修改公共账本,但修改公共账本就需要抢记账权,抢记账权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就算你得了手,你也仅得到了修改最后一个区块的机会,因为其他区块早就全网广播了。你如果修改其了你本地其他区块中的信息,并借助这一次记账的机会把你的本地区块链挂到公共链上,其他人一对比就会发现不一致,并最终通过分叉、投票(少数服从多数)等规则,把你的链废掉,而重回正确的链。因此,想要修改所有人手里的账本,只能是幻想。当然,理论上,如果你掌握了全网51%以上的计算能力,几乎每次解方程你都是第一个解出来,那你就有可能连续挂上去很多区块。但如果真这样了,区块链也就没人用了。所以,系统还留了一手,系统会根据当前解方程的快慢来动态调整方程的难度,确保尽可能不让一家独大。
好,区块链的基本原理就是这样,我们总结一下:区块链就是一个公共大账本,没有专职会计,由所有人共同记账、共同维护。这样做的好处是,记录一旦写进区块里,谁都别想改。而且因为是公共账本,所以它对大家都是透明的,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以查账,这样就没有了舞弊的土壤。
所以大家看到了,技术问题的解决,最后利用的是人类逐利的天性。当然,区块链是典型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共产主义思想。
不过,还是有很多人,对做游戏抢记账权这件事耿耿于怀,认为浪费了那么多的硬件设备,浪费了那么多电,只是做了一个游戏,没什么实用价值,太奢侈了。是,没错,我也觉得太浪费社会资源了。不过,我一开始就说了,比特币是中本聪的一场乌托邦实验,他也没想到这个东西能走到今天。但毕竟比特币是一粒种子,这么多年下来,它的分布式、去中心化的思想早已在大家心目中生根发芽了。对于它存在的种种问题,利用人性,使用技术,改进就是了。所以后面区块链2.0,区块链3.0,区块链4.0相继问世,越来越细化,越来越接近于实际应用场景。
区块链能做什么?发展到什么阶段了?
从原理部分,我们知道,区块链就是一个分布式大账本。但是,基于区块链的这种思想,能够做的事情就太多了。区块链的区块里不仅能存交易消息,还可以存别的,这就为区块链的广泛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比如,智能合约,提前在区块中设置好交易条件和交易条款,一旦条件触发,则合同由代码自动执行,避免人为的反悔、扯皮等现象。
所以,发行一种数字货币不是区块链的核心价值,数字货币仅仅是促进这套系统更顺畅地运行的。区块链更大的价值,在于它用技术手段而不是请客吃饭在人际间建立了信任,在于它强大的协作能力,这种能力大到可以把全世界的资源集合起来,纳入链中,每个人只做自己的一点贡献,但最终享受到的,却是一个以前完全无法实现的收益。
前面不是说比特币挖矿浪费电么?那就别玩游戏了,去搞人类基因组测序吧,那个玩意需要强大的算力。又比如,中国农村这些年一直在推行村务公开村务改革,但是效果还不够满意,那就把村里的公共钱财上链好了,补贴、收入、支出等等一目了然,既透明又无法修改舞弊。区块链可以应用的领域实在太多了,金融和供应链领域,是第一波受到冲击的,相关的新闻和书籍很多,大家感兴趣可以去翻翻。
区块链的梦想很大,它要做像互联网一样的基础设施,它既要无处不在,又悄无声息。不过区块链虽然发展的很快,日新月异,但离大规模商用还有距离。用Fusionblock创始人赵勇博士的话讲,今天的区块链,就像1994年的互联网。想想我们中有几个人在1994年就知道互联网的存在呢?赵勇博士做了一个比喻,现在的区块链只是一台发动机,而且是模型,各家现在都在拼命研究如何把发动机转速从3000转提到10000转,但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要一台车啊。现在市场上有不少浮躁者,把这样一台还不成熟的发动机硬套到车上,就开始跑,结果可想而知。
但是,现在不做,等别人做好了再用,行不行?肯定不行,中国在互联网领域受制于人这么多年,就是当年打基础的时候,没掌握话语权惹的货。所以,这里,我也要向那些踏踏实实做区块链研究和开发的机构和个人致敬,正是你们默默无闻的奋斗,才会有中国以后在区块链成为新的全球基础设施时不会被动挨打的底气。
简书钻是啥?我们该怎么看待它?
虽然我跟简叔不认识,但是,从他把区块链引入简书这件事情,我就知道他是一个有情怀、志在长远的人。简叔利用Fountain的技术,是想把简书中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全部关联起来,让创作的人、运营的人、阅读的人,甚至是书探、出版商、评论家等等的人,全部都参与到社区的贡献和收益中来,实现的还是区块链最本质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
Fountain肯定比比特币的区块链更适合简书这种创作型的社区,它的共识机制等等的设计都是专门针对如简书一样的应用场景的。Fountain目前刚起步,Fountain的最终目标是要开发自己的链,这样对生态的服务和掌控更全面一些。
简书钻是简书平台的一种激励货币,窃以为,简书钻就是Fountain白皮书中的FP(Fountain Power),是一种权益型的代币,有权重,可投票。为了抑制炒币,Fountain真正的流通型代币是FTN(Fountain的缩写)。FTN可以随时兑换成FP,但是FP要兑换成FTN则要等分为13份后,每周只能兑换一份。
大家需要记住的是,FTN的发行上限是30亿枚,目前分给简书的有5亿枚。具体发行办法,Fountain白皮书中有介绍。
我知道,最近很多人对于充会员直接给10000简书钻的做法非常耿耿于怀,我开始也很生气,觉得这样破坏了公平性,而区块链最强调的就是公平。我同时也知道,大家并不反对持币多的人,发文和点赞的权重就高;大家不能接受的,仅仅是充会员就送币的行为。我想大家介意的是有些被顶到首页的文章,不是因为文章质量高,而纯粹是因为作者的简书钻多,而这个钻偏偏又不是因为她/他贡献了好的作品而由系统奖励给她/他的。
其实,我自己对这件事的理解是:这10000钻不是系统自动生成的,不是增量,而是存量,是简书平台作为发起者(初始币的分配规则,白皮书中有详细介绍),从他们自己持有的简书钻(FP)中拿出来送给会员的,也可以理解为间接的权益变现。如果真的是这样,就无可厚非,就好比你把自己持有的公司股权的一部分拿出来卖给别人一样,改善一下生活而已。区别在于,FP代表的不是简书公司的股权,而代表的是简书这个平台的价值。对于简书这个平台来说,最重要的价值,依然是这上面千千万万的创作者所发布的优质内容。如果哪一天优质内容没有了,FP等于0。我不知道我的理解对不对,简书平台的运营者愿意回答的话,可以确认一下,这事闹的沸沸扬扬实在有损简书的形象,如果真的是误会,那就更憋屈了。
对于普通创作者来说,我想大家还是把精力和重心放到写作上吧,只有真正优质的内容,才能让这个平台做的更大、走的长远,简叔的情怀、我们的梦想,就永远有了一个温暖的家。
PS:区块链的内容非常非常多,几千字的文章无法对其一一介绍,比如炒币,比如ICO,我都略去了。本文的目的,一方面是想让非专业人士知道区块链是个什么鬼;另一方面,也想平息大家的怒火,有的时候,我们的愤怒,很有可能仅仅是因为一场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