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是翻身做主人吗?

恰逢国际妇女节,想谈谈与女性以及女性权利的东西。
这个国际妇女节,现在已经不叫妇女节了,早在好几年前,大学里会在3月7日那天给班里或者学校的女生派礼物或者组织一些活动,借此来活跃气氛增加情感。到了3月8日,也就是最正宗的妇女节,倒没她们什么事了。到了今天,女生节依然存在着,只不过妇女节换了个名号--女神节或者女王节。为什么不直称妇女节?大概是妇女这个词附带的形象不好,女神或者女王的意义看起来就比较美好,还是有别的原因,不得而知。
现在的商家嗅觉特别灵敏,任何一个可以促进消费的节日都是机遇,节日还没到,活动便热火朝天地办起来了。自己的节日,自然不能亏待自己,或者家中的女人过节,好歹也要有个表示,消费似乎是必不可少的了。若是消费能满足需求,这反而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
只不过,在热闹的节日气氛中,偶尔也会听到一些声音。去年,俞敏洪一句"女性堕落导致国家堕落"引起了网友的争议,有人强烈批评其中的思想,有人冷静分析他这话的原义,各抒己见。在这当中,肯定会涉及到女权的兴起的话题讨论。
看起来,社会已经对男女平等有一个很敏感的反应,一谈到类似话题,马上就会扣上女权的帽子。似乎,在众人眼中,女权主义者就是一个气汹汹的企图控制一切的只管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女人。到底是谁,对女权的理解有了偏差?

女权,准确地理解,它跟男权是一样的,就是男人或者女人享受到的权利。能否享受到权利,跟力的强弱有很大关系。撇开性别不说,在自然社会和人类社会,道理是一样。在生物学角度来说,男性阳刚,女性柔弱,男性有着天生的力量方面的不同,加上在农耕社会里,体力劳动更为重要,所以男丁多的家庭会更占优势。重男轻女观念的形成也就是这样形成的。也正因为这样,女性在接受教育方面的机会相对来说较少,本来能够弥补体力短板的知识与技能没有增长,只能在家充当家庭主妇或者农妇的角色,力量就更弱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收入来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在家里地位自然是不高,丈夫三妻四妾是正常,在媳妇熬成婆或者称为封建大家长之前,过的都是隐忍的日子。不然,宫斗剧的女人怎么相互残杀呢?那是因为她们依附也只能依附男人生存,资源是有限的,唯有争到宠,才能享受到更多的资源啊。这个时候,不叫争取,叫做争夺,更不是向男权争取,而是在承认男权的压迫下的女性之间的相互碾压。
幸好,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男女同工同酬不再是空中楼阁,只要有能力,女性也可以在职场上大展拳脚,获得一份属于自己的收入。当女性在家庭里有了经济方面的贡献的时候,她便可以在家里有自己的地位。这个贡献越大,那么就越有话语权。当然,这个也是有限度的,在传统观念中,相夫教子是女性的义务,倘若在职场上如鱼得水,在家庭中捉襟见肘,那么在家庭组建和维持方面恐怕是以失败告终的。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人精力是有限的,一个人怎么可以做到家庭事业两兼顾呢?如果家庭方面做得很好,那肯定是会在事业方面有所牺牲,应聘时的歧视,职场上的天花板,就是这么来的;如果事业方面做得很好,那么家庭方面的时间和精力也会受影响……除了一小部分的智慧与能力并重的女性能做到之外,其他的普通人基本是在失衡的天平中度过一生。除非,她能够获得外界强大的支持。
这个支持从哪里来?我们说权利,包括很多,事业发展的权利,被尊重的权利,子女教育的权利,时间分配的权利,空间自由的权利……如果没有经济支撑,这些权利全部无从谈起,如果有足够的经济支撑,有一些也不能完全享受得到。这个时候,需要的是便是来自家庭的支持了,主要是另一半的支持。涉及到另一半,也就涉及到了男权。当我们的力增强的时候,我们会向对方争取尊重,争取发展自我的机会,女性这边得到满足,定是因为对方一边的付出。当对方愿意倾听对方的诉求,尊重对方的选择,放弃自己从电脑或者手机面前下来的休息娱乐时间,或者放弃更多,为自己妻子从繁琐的事务中腾出时间和空间来,男女平权才算是从家里开始了,迈出了一小步。
所以,我们所说的女权,并不是人们所理解的翻身做主人,而是在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前提下平等协调地相处与发展,这个发展才是真正长久的。
什么,你说女性的义务?几千年历史遗留的思想已经深深扎根在大部分女性的脑海里,加上孕育生命的自然属性,女人对于家庭和养育一直都是不遗余力的,义务的履行甚至过度履行,这正是职场女性筋疲力尽的原因。
不可否认的是,男女平权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封建思想的荼毒,导致女性对于女权不敢争取,甚至不想争取。如果说因为经济不独立而导致不敢争取还可以理解,但是那种经济与思想的潜意识的主动依附,例如什么读得好不如嫁得好,宁在宝马车上哭的可笑又可悲的言论,只能是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了。
最后,突然想起梁老师的一句话:"下午讲座后,有学生问我如何看待女权,我说,我只了解我的妻子,她需要爱胜过需要权利,需要我陪伴胜过需要独立。我们在爱里连成一体,彼此尊重,彼此相爱。"
原来,什么权,什么利,什么力,都不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