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了要重视心脑血管疾病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87197/464483821cfb8fb8.jpg)
昨晚邻居周大姐讲了她的经历:“那天天气很冷,我脸上的汗珠却止不住地往下流,就感觉到不对劲了……觉察到不对劲后,立即被家人送到医院。送过来的时候已经什么都不知道了,好像心跳停掉了。
经诊断,周女士为天气骤冷突发急性心肌梗塞。经过电除颤、心脏造影、放支架等一系列救治后,目前情况稳定,也没有再出现胸痛等症状,生命体征平稳。
前阶段直达零下的气温,大家都体验了“冷冷冷”,并裹紧了身上的大棉袄。实际上,“怕冷”的不只是身体,还有心脑血管,心脑血管也“怕冷”
为什么寒潮来袭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增加?
因为气温骤降时,人体会出现对抗严寒的应激反应来保持温度,通过收缩外周血管减少热量的散失。
这种血管的收缩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的负担,特别是对于已有高血压或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
要是短时间内血压上升过快,就会诱发血管破裂,引发心梗、脑梗、脑溢血等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冬天也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为棘手的季节。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即“四高一多”的特点。
目前,心脑血管病是我国居民死亡的“头号杀手”,并高于恶性肿瘤及其他疾病。
要想及时发现心脑血管疾病的“痕迹”,市民得多留个“心眼”——
身体出现这些症状,可能是在发出求救信号。
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最常见的表现是肢体无力、语言障碍、偏身麻木或者突然间的意识障碍。
不常见的症状比如轻微头晕、看东西重影说话不利索或者轻度无力,这些症状虽轻微,但不应被忽视。
对于脑血管疾病的发病,要把握住初期的“黄金救治时间”。
这期间,每分钟都会有上百万的脑细胞坏死,并且这种坏死是不可逆的。
因此,从发病出现症状开始到治疗,建议不要超过4.5个小时,越早就医恢复效果越好。
警惕突发心脑血管疾病,这些提示记心里。
眼下冬季刚开始,降温难以避免。
降低冬季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做到:
出门保暖是首位。
尤其是老年人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冬天外出一定要注意保暖,可以穿件马甲护好胸口,系围巾、戴帽子、手套和口罩,以防热量从领口、袖口跑掉,也防止冷空气从呼吸道侵入,对血管和肺造成伤害。
其次,清晨起床慢半拍。
据了解,人的心血管壁在清晨时最脆弱,70%至80%的心脑血管病都猝发在清晨6点到上午11点的这段“魔鬼时间”里。
早上刚醒来,心跳频率从慢到快,血管收缩和凝血的物质增加了,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最好躺着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部,等几分钟后再起床,避免引发意外。
另外,熬夜和抽烟也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增加,诱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对高血压、冠心病、血管病变等患者,危险性更大,建议少熬夜少抽烟。
天冷了,多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