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的励志鸡汤:现在辛苦,有高考苦吗?

2016-06-05  本文已影响0人  心理咨询师丹华

每年高考前,都会报道考生别出心裁的减压方式,而大多数方式会和陪伴自己高中时代的书过不去。这不,山东某学校的高三学生,在高考前,齐齐站在教学楼上,往天井一样的院子里洒下纸片,仿佛天女散花,原来是在撕书减压。

用一个离开学校多年的学生的眼光看,那些书里有系统的知识,比如地理、历史课本,在以后需要查询哪部分内容的时候,随时可以去找到,却被白白地毁掉了。

考生为什么要撕书?因为恨书。中国参加过高考的学生,深刻体会高中时期,尤其是高考前几个月的艰辛,很多人会终身难忘。而书代表了这种艰辛,于是撕而后快。

我想说我们当年也把书撕了,为了讨吉利。结果悲催的是,拿到分数后决定补习的人,还要在同学的嘲笑中去借书。

恨书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学得艰辛,还因为不喜欢这些书里的知识,所以不爱惜它们。

这种对不喜欢的知识还要努力去学而产生的恨,让学生厌学,很多人到了大学继续厌学,再加上好不容易摆脱了父母和老师的束缚,一下子放纵自己,以至于每年都有大学生考试不及格,甚至被清退。

在大学厌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考大学前拼命学习,尤其到了最后一个学期,基本都是练速度和心理承受力了,反复的考试,反复的刷题,唯分数论英雄。没有人去了解考生的兴趣特长,适合什么专业。还有的人只为了进名校,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大部分人盲目地听从老师和家长的意见,或者直接选择“服从调剂”。在不喜欢的专业里受煎熬会延伸到以后的工作里,因为不想从事和专业相关的职业,干其他行业又得从头开始。或者为了生存,勉强自己干不喜欢的工作,那痛苦就更没有期限了。

所以,尽早确定自己的兴趣特长,了解各个专业的学科设置、就业方向,是和备考同样重要的事情。如果孩子们学的是自己喜欢的课程,怎么舍得把书撕掉呢?

最近几年,身边的不少朋友把孩子送出国,反馈回来的信息是,国外的学生并不像传言说的那么轻松,但和国内的区别是,学生可以选择课程,修学分结业。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学起来再辛苦也是快乐的。

我们的教育也有这个趋势,现在虽然有困难,但是,终有一天也会让学生自主选择的。

高考的辛苦不会白受的,有时候苦难是人生难得的财富。而备战高考这个财富会影响一生。只要经历过中国高考的孩子,在以后的任何考试,比如各种资格证的考试,都不在话下,觉得辛苦的话,只要自问一句“现在辛苦,有高考苦吗?”足够把自己按在椅子上。

就好像我们现在学习写作一样,最初开始的时候是出于业余爱好,但是写着写着看到同时学习的同学发表在报纸上了,你暗自着急。又过一段,人家发表在杂志上了,你的心更慌了。再过一段时间,人家准备集结出书了。于是自己也放大了目标。然而,要想写好,首先要阅读,古今中外,经典名作,都要读,还有那些时尚的流行的,也想了解。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写了。这样一天读写下来,疲惫不堪。但是,只要自问一句“现在辛苦,有高考苦吗?”好像立马注射了励志鸡汤,来来来,名著,写写写,新媒体。

而且,我们比高考时幸运的是,那时候是盲目的,被父母和老师催着,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准备报考的院校专业都很茫然。而现在,我们非常清醒地知道,我现在做的,是我喜欢的;我看的书,都是我的营养;我写下的字,都是我的基石。尤其是,那种发表的快乐,不亚于看到满意的高考分数。让我们好好煲着这碗鸡汤,让它陪伴我们一生。

��j͔�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