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医学研究生的日常——努力争取来的生活,真的美好吗?
揭秘医学研究生的日常
努力争取来的生活,
真的美好吗?
01 | 令人窒息的考试
几天前,某医学界考研辅导名师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一条消息,很快便被广泛传播。
内容大致如下:一定注意身体,分有了,人没了,什么都没有了……另外还附了两张微博截图,坐标是浙江省的某医学院校,标题为期末考试期间有同学因复习压力过大猝死,两天来了四辆救护车。
该事件经微博转发持续发酵后,校方的官方回应称:医生诊断猝死学生是心源性猝死,与期末考试关系不大,另外几名同学叫救护车的原因分别是摔倒和身体不适,目前状况良好。
究竟事实的真相如何,对医学生来说,已经不言而喻了。
因为班里有几个研究生同学,本科是这个学校的,一下子他们成了我们的重点保护对象,大家在班群里齐刷刷的送上了一波心疼。
同为医学生,10天连考7门,一天看15个小时才能背完,这种期末考试的复习强度,着实让人招架不住。
回忆起我的大学,日子过得简直就是进阶版的高中。
曾经有过一个学期,一个星期上满满的六天课。周六在实验室配好了试剂,中午吃饭的时候还要排队等着到仪器上测数据。
考试月,一本几万甚至几十万字的书,一周复习2-3本。
上自习因为要提前占座位,天天硬逼着自己早起。去图书馆的走廊背书,你环顾一周,基本都是学医的。教学楼的拐角,实验楼的阶梯,到处都是人……
那时候,老师总和我们说,你们熬过这个阶段就好了,等你们工作的时候就好了,或者等你们考上研究生就好了……
我们就这样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更加努力,更加拼命的准备下一次期末考试,研究生考试,各种医疗卫生资格考试……
然而,生活真的变的美好了吗?
02 |魔鬼般的导师
记得上一次班群里如此热烈的讨论一个话题,也是由生命引发的。
读研期间,我自觉把很多之前关注的娱乐、美食、旅行相关的公众号取关了。我现在微信置顶的是一个叫生物学霸的公众号。
那天,它一反往常,没有推送科研相关的资讯,而是推送了一则新闻,事件如下:
2018 年 12 月 13 日,同济大学医学院肿瘤学专业学术硕士陆经纬跳楼身亡,鲜活的生命就此陨落。
“我去跳楼了,学院章小清教授会找你谈的”,陆经纬用自己的生命和导师做最后的抗争。半个月后,家属不满学院的敷衍和陆琰君教授的回避责任,写下了数千字的说明书。
摘要如下:
从 2015 年 7 月初,陆经纬来到陆琰君教授所在的同济大学医学院实验室开始试验和研究。
此后,陆经纬几乎 365 天,没有节假日,无休无止的为导师陆琰君工作,其中绝大部门工作与陆经纬所学专业无关。
4 年里长时间伏案看文献查资料,得了极为严重的颈椎病,期间 2 次特别辛劳,导致脑缺氧休克。
因导师陆琰君教授的延误,导致陆经纬 2019 年 4 月无法考博。
在得知无法考博之后,陆经纬跟导师商量,放弃读博,并放弃导师交给自己的 2 篇难度极高且与硕士毕业无关的论文,却遭受到导师的威胁:不完成则不让其毕业。
在万念俱灰的情况下,陆经纬从学校大楼跳下。
为这位同济的学长痛心疾首的同时,我也必须说明,在整个研究生群体之中,他的遭遇仅仅只是个例。
绝大多数的导师还是心地善良的,不会这么无良的压榨学生。但只要有这种现象的存在,我们就必须正视,并予以谴责和反击。
除了学生,医学生更重要的身份,是一个人格独立的人呀!
所以,在此告诫初试告捷的准研究生们,复试选择导师之时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03 |研究生的日常
真实的研究生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让我来揭开她神秘的面纱吧。(本人为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硕)
1 课程设置合理,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不存在的。
研究生开学之前,我筹措了很多计划。
其中包括每周健一次身、看一场电影、写一份书稿或者影评。每个月读完一本纸质书,闲暇的时候去附近的南方的古镇转转,最好每次能小住一两天,边观赏风景边体味人情。每学期能攒一点钱,去看喜欢的人的演唱会,去陌生的城市听音乐节……
想想挺美的,对吧。
然而,事实是:选课能自己随便选吗?不能。
导师的研究课题是什么,你就要选择相应关联性更大的课程。在学校要求的学分范围内,你还要综合考虑这门课程的课时时长和上课时间,作业的难易程度,期末考试是开卷考还是闭卷考,授课老师的给分情况……
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决定你能拿到的学业奖学金是7000+、9000+、12000+还是30000+。
在这里,我还必须要吐槽一下研究生的平时作业,完全颠覆了我以前对作业的理解。
1-2个小时之内搞定几乎是不可能的,能一个人独立完成的作业数量也不多。
举一个我终生难忘的例子吧:我们学校,研究生的英语课程根据六级成绩分为基础班和拓展班。
作为一个六级考了537的伪学霸,我被一个精通7国语言的口语老师折磨了整整一个学期。
每个小组除了要课下准备和课上展示他选定话题的presentation,还要拍摄一部专业领域社会话题相关的纪录片。
并且每周针对这个纪录片拍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小组成员不仅要召开会议讨论,还要录像记录会议过程。
前期的准备工作我就不赘述了,光最后纪录片的剪辑工作就耗费了我们组3个电脑小白整整两个晚上的时间。
以上如此高要求高数量的作业接踵而至,也就意味着我初期所有关于吃喝玩乐、游山玩水的计划全部泡汤。
2 实验进展顺利,闲暇时间任由自己随意支配?不存在的。
第一次进实验室的时候,见到了一些高端的仪器设备和整整一排的实验试剂,我内心还是非常兴奋的,想着以后三年就要在这里大干一场了。
然而,没过几天,我就想打退堂鼓了。第一次产生想退学的念头,是在得知自己以后要做大量的动物实验以后。你可能会说,动物呀,不就是小白鼠嘛,挺可爱的呀。
然而,我第一次进动物房,看到饲养笼里成百上千只灰鼠和黑鼠的时候,妈妈呀,我真的好想回家呀。
以前在乡下,我不经意看到一只老鼠的时候,除了大声尖叫,身体也会迅速本能地逃离鼠源现场。
天知道发生了什么,在实验室待了一个月左右以后,怕老鼠的心理障碍我竟然克服了。三个月以后,我已经能熟练地给老鼠打麻醉,剪尾巴,剖腹腔,取脾脏,灌心脏了……
然而,这仅仅只是实验的冰山一角。
养老鼠你得去喂它吧,供他们吃,供他们喝,还得时刻关注它们是否受孕。
鼠妈妈一旦生下了鼠宝宝,就得计算着日子给它们分笼,鉴定基因,把实验不需要的阴性小鼠处理掉。
不过,和娇贵的细胞比起来,养老鼠那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养细胞的过程必须严格无菌操作,但即使,你已经尽量避免了一切污染细胞的机会,稍微有一个操作步骤不够规范,你的细胞还是很有可能被污染,污染的细胞很快就会被细菌吞噬,你之前的一切辛劳就会付诸东流。
细胞污染也不算什么大事,最糟心的就是得不出预期的实验结果。
一个完整的动物实验,扣除构建模型的时间,整个流程下来也是少则几天,长达半月。如果最后没有得到有效的数据,你也只好在分析可能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的基础之上不断的重复和验证。
为了获得一个满意的实验结果,熬夜,脱发,黑眼圈,皮肤变差……都是成长需要付出的代价。
3 虽然生活很苦,好在苦里还掺着一点甜。
以上吐槽了这么多研究生的血泪辛酸史,那生活真的被学习和实验压得喘不动气了吗?其实也没有,我想现在的状态,应该是:累并快乐着吧。
当我被一份份作业烦到不行,但每完成一份任务都有进步和收获的时候,是快乐的吧。
当我对口语老师深恶痛疾,但最后能脱稿在讲台用英语流畅的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是快乐的吧。
当我被一篇篇看不懂的英文文献搞得心烦意乱,但在学术会议上听到了业内国际权威专家做的报告的时候,是快乐的吧。
当我感觉生活很苦,前途黯淡无光的时候,想起身边还有一群不用费力解释就能懂你的伙伴,不必刻意示弱就会给你关怀的朋友,也是快乐的吧。
04 |考研是一个必选题吗?题目做完就结束了吗?
最近医学界发生的事情比较多,读研的这半年来,我也有了更多真实的体验。
我有时候经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早早知道,研究生的日常是这样苦乐参半的,我还会不会那么拼命的考研呢?
我想不出确切的答案,但应该没有当初备考的时候那样坚定果断了。
在考研这条路上,有太多的人告诉我们该如何准备,如何复习;可是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真正的研究生生活是怎么样的,我们只是想当然的给自己规划了一个美好的蓝图,里面盛满了自己的梦想和抱负。(此处仅针对学校未开设研究生教育的专业)
现在距离2019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已经过去半月有余了,休养完生息的下一届准研究生们也开始着手准备复试了。
最近,咨询我的人渐渐又多了起来,发挥好的,会问一下复试流程,考试范围之类,发挥差的,就问一些调剂相关的问题。但,还从来没有人问过我,你每天都在干什么呀?实验做的还顺利吗?这是你想要的生活吗?
我最近自己也在想,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好像是,好像又不是。
已经工作一年的同学,前几天和我抱怨说工作太无聊了,每天都在重复一样的事情,生活也了然无趣,没有任何新鲜感。
她和我提了一嘴说,后悔自己考研没坚持下来,想再来一次。我把当时手里正在看的文献传了一份给她。她立马回了几个惊叹的表情,说,天呐,你每天都要看这么一堆天书吗?算了,我还是老老实实上班吧。
我想了想,回给她一句话:你羡慕的别人的美好生活里其实一直都隐藏着你没有吃过的苦。没读研,你现在不也照样活得好好的嘛。
所以呀,读研其实真的不是个必选题。重要的是,你要认清你自己,先能忍受多少的苦,才能拥有多少的甜。
同时,但我也想对那些立下flag必须考上研究生的小伙伴说,欢迎加入研究生大军呀,也请你做好一直努力的准备吧。
微信公众号:青青fm
ID:qqfm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