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到2018年世界基础技术回顾

2018-08-29  本文已影响4人  里里溪主笔

1950年到2018年,时间跨越半个多世纪,具体讲有68年,这68年的跨度,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基本没变,麦克斯维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基本没有变,安培分子电流假说没有被磁单极颠覆,安培环路定律依然占电工学基础理论地位,基础科学发展周期半个多世纪没有替代过原来的基础理论,所以基础科学不能盯着三个月出成绩,三个月商业化,不要鼠目寸光。理论力学的质点研究、静力学和动力学,流体力学依然是航空航天,建筑工程,机械等的基础依据;光学中,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依然没有被推翻,晶格学和量子物理,微观世界依然是薛定谔统治,没有推翻,也没有替代。光谱分析和核的聚变和核的裂变依然是核武器和核电的基础支持,没有被替代过,基础科学急急急不行,半个多世纪基础科学的发展,至少在上述领域不是一年一样的,而是60多年不变。

那我们的科学技术,在的领域发展速度又是如何的呢?不要失望,这个周期是几十年。

第一颗晶体管,是硅材料的二极管,60年前由物理学家肖克利在美国发明,60年后,晶体管有三个突破,一个突破是在信号采集,信号分析,信号运算处理上,迈上了SOC,门电路不仅实现SOC,还可自定义,比如FPGA就是自己定义逻辑的,MCU可以用汇编和C综合有非常好的运用,这个支发展很好;另一个支是POWER方面,虽功率集成了,但困难很多;射频处理方面,也集成了,但分立化合物半导体依然没有绝对取代。这是物理层,60余年进步很快,但也很曲折!

另一个是运算方面,X86至今有几十年了,仅被ARM吓了下,地位在PC中稳固得很。冯诺依曼机和哈佛机依然是PC和大型机的基础,至今没有完全替代过,微软视窗,和开源Linux联盟,依然统治系统的世界,前苏联人的基础数学算法,几句简洁的代码,获得图灵奖,你今天各种编程,你凡要处理众多数据,你还是要用,绕不过去,工程技术基础部分,你盯着要三个月商业化,这违背常识的!

8051专利授权附费共享,产生了8位计算机控制世界,几十年控制世界稳固;ARM精简指令计算机授权,技术的优势让8051越来越弱势,有被出局的可能,ARM计算机也是专利付费共享,让英特尔和微软流过冷汗,但替代周期也是多年技术的累积,不是一朝一夕。

编译原理,操作系统,编码理论,编码解码,压缩,密码学,哪一个是分分钟就出来玩?柳传志和倪光南商业与技术之争,倪光南被逐出联想,葛为知道这事,联想很大,但联想既缺芯又缺系统,联想可以不用自己的芯和系统,但联想应该养这一些冒似产生不了直接价值但却构成战略贡献的人,美国和中国及俄罗斯都在持续研究核,但用过几次核武器?是不是叫停核研究?

AT&T和西门子有通讯方面的AT指令集,华为也有,几十年了,什么时候替代过AT指令?没有,至少现在我了解的没有!

高通有基带处理器,高通还不是向ARM支付知识产权费用。中国智能终端又向高通和ARM支付知识产权费,这个你可以问雷军,这个人了不起,知识分子型技术型管理型企业家。

高通基带专利布局有用无用的都很多,你敢越雷池一步试下,法务和工程师等协同来找你打官司,你侵犯了人家无用或有用的知识产权,罚款让你无力并停止侵权。但你晓得不,射频发射震荡电路,射频滤波器电路,琐相环电路,限幅电路,分频和倍频电路,射极跟隨电路,ADC电路,DAC电路,60年后被彻底颠覆过吗?绝对没有!基础依然是那些,在商业化推动下优化了。

微弱信号的采集,接收,运算处理,基本理论没有变过!

你将节点电流,环路电压,戴维宁等效颠覆了吗?60多年了,不变!基础就是这样的,它不比应用,改一下外观,删减功能或增加功能就叫研发设计,一二个月后必须中试,三个月必须量产推向市场,基础没有这个速度,有些基础100年都在用,热传导学就是这样,微积分和傳里叶变换也是这样,拉普拉斯变换也是这样,高斯定理同样这样!

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今天的柴油机车和汽油机车,哪一个的内燃机绕过了这个理论?绝对没有!

好,你说充电的新能源车,它靠电池,电力电子变换及控制(变频器和电源),计算机和通讯来实现,对内燃机进行颠覆!对,它对内燃机进行了颠覆,但它抛开了能量守恒定律吗?没有,绕不开!

1950到2018,68年,大致如此。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