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行动,学习新技能

《把时间当朋友》第三章管理 学习笔记
估算时间
错误估算任务所需时间,是最常见,也是最致命的错误。在时间领域有一个与墨菲定律同源、貌似悖论的侯世达法则值得牢记:完成一个任务实际花费的时间总会超过计划花费的时间,就算制定计划的时候考虑到本法则,也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要想提高估算时间的能力,就要从现在开始养成习惯: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判断其熟悉程度(或陌生程度),再据此判断佔算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通常情况下,“反正比一般人想得长多了”倒是一个屡试不爽的假设。
及时行动
永远不要再问“什么时候开始才好”,因为答案只有一个:现在!
直面困难
合理的时间安排应该是这样:迅速做完简单的部分,把节省出来的时间放在困难部分的处理上。
关注步骤
所谓“三思而行”在我看来就是指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考虑相关的3个方面:内容(What)、原因(Why)、方法(How)。任何任务都起码具备3个属性:何事(What)、何因(why)、何法(How)。清楚了解一个任务的这些属性,对最终能否完成该任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应该多花一点时间去“三思"。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3个方面中最为关键的实际上不是内容,也不是原因,而是方法。因为任务的内容与原因常常不言自明,而方法却并非唾手可得。例如,每个年轻人都可能有发财梦,为什么几十年后做过梦的大多数人依然不富裕?比较合理的解释可能是:大多数人都知道自己究竟想要得到什么,也知道为什么要得到,却始终没弄明白怎样做才能得到。
当然,思考方法需要从领悟内容入手,不停地细分、拆解任务,而且越具体越好,直至每个小任务都可以由一个人独立完成。有了这样的结果,就可以开始思考“方法”了。
假设这位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已经决定将“一个单元分2次完成”,也就是说,21乘以2总计42个阶段。那么,在这42个阶段里他应该具体如何操作呢
a先尝试做一两个阶段,测量一下完成1个阶段需要多长时间。
b按照测量的结果制作一个时间表,把其余阶段所需要的时间填写完整(最终总是需要做一些调整的).
c背单词需要重复,所以,每3个阶段过后要留出与完成1个阶段相等的时间去复习。这就意味着一共需要花费完成56(42+14)个阶段的时间。
d每完成总任务的,就增加与完成1个阶段相等的再复习时间。这就意味着一共需要花费完成59(56+3)个阶段的时间。
e学习过程中可能需要多次快速重复记忆,每次可能相当于完成3~5个阶段所需要的时间。
由于熟悉程度的不断增加,每次重复记忆所需要的时间会越来越短所以,预计进行3次重复记忆需要相当于完成10个阶段的时间。
这就意味着一共需要花费完成69(59+10)个阶段的时间。作出以上规划后,还要认真思考完成每个阶段的具体步骤。当然,越具体越好。
f每天早晨腾出一点时间。
g把前一天背过的单词朗读至少2遍。
h听录音,跟读当天要背的单词3~5遍,主要关注发音、拼写,顺带看看词义,能记多少就记多少,不求速成。
i上午利用闲暇时间通读词汇列表,并反复阅读例句。
j下午用专门的时间把当天要背的单词集中背2~3遍。可以一边读,一边抄,一边背.
k空闲时反复听当天要背的单词,重复次数越多越好。
l晚上睡觉前复习当天背的单词。
做任何事情,学会思考方式最为重要。要学着像一个项目管理者那样思考—他们更多地关注“方法”,他们会花费比别人多(多出许多倍)的时间去落实每一个步骤,在确认无误之后,他们才会有效地分配任务,团队才能够切实可靠地完成任务。
一个学生在背单词的时候,他就是自己的项目主管,只有学会像项目管理者一样思考,他才能给自己分配具体的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最终高效地完成任务。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通过关注“方法”去反复拆分任务,最终确认每个子任务都是可完成的,这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功课。这样的习惯,会使一个人变得现实、踏实。这既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后天习得的技能。
并行串行
电路有两种基本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相关的规律是“串联分压、并联分流”。在任务管理的过程中,可以运用类似的方式去思考任务与任务之间的关系:这两任务之间究竟应该是串行关系,还是并行关系?
弄清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提高效率”指的就是“原本只能串行完成的两个任务现在可以并行完成”。有些任务只能串行,例如要先洗手再吃饭。“洗手”和吃饭”,不仅是串行关系的任务,还是顺序确定的任务。
俗话说“一心不可二用”,从某种意义上理解,这句话是正确的。不过我们也确实很难做到一心一意地长期只做一件事,事实上,我们随时随刻要做的事情可能都不少于两件。从发展的角度看,为了提高效率,我们也有必要给自己的大脑打造一个“多任务操作系统”。
最直接的办法是尽量将两个任务并行。例如,在跑步的时候听英语,在写文章的时候听音乐,在等班车的时候看书等。养成一个习惯——把要做的事情用纸和笔写下来把任务落到纸面上,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分辨出哪些任务是简单而又机械的,哪些任务是相对复杂而又灵活的(对我个人来讲,需要思考的就是“非机械”的),然后,尝试把一个非机械的任务和一个机械的任务搭配起来完成。
每日践行并行串行的理念,提高办事效率。(如练靠墙站时,阅读英语;写文章时,听音乐;走路时,听英语等,在践行中不断总结有效进行并行的各项事务,提高时间的效能)
感知时间
柳比歇夫的日志,是“事件一时间日志”。他的方法要比李敖的方法更高级。李敖的事件日志,往往只能记录事件的名称,是一种基于结果的记录;而柳比歇夫的事件时间日志是一种基于过程的记录。它们的细微差别在于,基于过程的记录要比基于结果的记录更为详尽。
摘抄《奇特的一生》中柳比歇夫的日志为例。
乌里扬诺夫斯克。一九六四年四月七日。
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三小时十五分。
鉴定袋蛾—一二十分(10)。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小时四十五分(0.5)。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二小时二十五分。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十分;
《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十分;
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纪事》—一小时二十五分。
基本工作合计一六小时二十分
基于过程的记录,不仅更详尽,还有另外一个巨夫的好处—结果不好的时候更容易找到缘由。它会使你对时间的感觉越来越精确。在估算任何任务的工作量的时候,更容易确定“真正现实可行的目标”。此外相对准确的估算又使得目标基本上都可以达成,由此可以算是“战胜了焦虑”。
既然管理时间是不可能的,那么解决方法就只能是:想尽一切办法真正了解自己、真正了解时间、精确感知时间,而后再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及自己的行为与时间“合拍”——与时间做朋友。
记录开销
学习柳比歇夫的日志,是“事件一时间日志”,基于过程的记录,每天记录时间的开销。
制订预算
在开始一天的活动之前,花费15至30分钟咨询制订当天的时间预算,磨刀不误砍柴工)(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制作一个列表,把今天要做的事列出来即任务)列任务——做选择(无用 的事情,哪怕非常有趣,都不应该去做;而有用的事情,哪怕非常无趣,都应该去做。请你认真面对自己想想看:过去一直是这样用理智指导自己行为的吗?)
计划
1. 计划总是需要的(计划成功的前提:目标现实可行)
成功就是获得预期的结果,达到目的。
有了目标,就可以倒推每个实施步骤,最终自然地形成计划。
失败只有一种,就是半途而废。
计划固然重要,行动更为重要。
2. 马上行动是最重要的。行动是改变自己的众多方法中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
列表
(最方便的列表工具是纸和笔)(列表没必要工整,必须随手可及,必须执行到底)
任务列表(判断一件事情是否真的重要,标准只有一个:是否对目标(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的实现有益)
待处理列表
核对列表
一个人最终成功的关键,并不是因为他曾经精确地计划过自己的成功,而是坚持。走向成功的过程就好比项目的起点是南极,终点在北极——无论最初往哪走,只要中途不改变方向,早晚就会到达终点。
流程
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面临的任务大都是重复性的。要想加快执行重复性任务的速度,只需在遇到重复性任务时先将其做完一次,然后马上总结、整理,搞清流程,再靠进一步的实践把它变成“闭着眼睛也能做好”的事。这是提高效率、减少失误的根本手段。
拨打电话的流程:
a确定对方最可能方便接电话的时间(难以确定的时候先发短信询问)
b在拨打电话甚至发短信询问对方是否方便之前准备好一切计划沟通的内容,做好检查列表放在手边,确保沟通过程中不会遗漏要点。
c通话前把重要信息整理成电子文本,在通话中做必要的更新,通话结束后,马上通过电子邮件将备忘发给对方。
d若对方没有接电话,则给对方发署名短信告知详细事由,并做好记录,防止自己遗忘此次沟通任务。
……
预演
直到现在,李笑来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会尝试把将要做的事情的整个过程在脑子里预演一遍甚至数遍。
需要执行的任务越重要,这种预演就越关键。
准备充分的人,常常会有出色的表现,最终能够顺利地完成任务。
万事皆可提前准备,万事皆需提前准备。
验收(考试)
怎样才算做好?
如果能把任务拆分成若干子任务,那么确定做好的标准可能更容易达到,因为每个子任务的验收标准可能已经自然存在,起码有这么一条:“如果这个做不好,那么下一个就没法开始……“
为了将验收落到实处,我们应该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拿出纸和笔写下每一个预定的验收标准。
完全没有标准显然是愚蠢的。而在任务(或子任务)完成时,拿出之前写下的标准对照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这种简单的方法有着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它会让我们注意更多的细节、进行更多的思考,并不由自主地更为专注。
从更高的层面上说,设计验收机制也是任何一个领导者必须拥有的基本能力。哪怕你领导的只是一个很小的团队,你也必然要向团队成员指派各种各样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没有设计验收机制,最终的结果肯定会让你非常失望,因为缺少验收机制会使团队成员对自己的工作质量毫不介意,长此以往,团队的执行力将等于零,作为团队领导者的你也必须承担失败的责任。
养成任何一个哪怕很小的习惯都需要挣扎。然而,貌似痛苦的挣扎过程,在将来的某个时刻终将变得其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