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能永远保持清澈?为有源头活水来。

2022-06-20  本文已影响0人  百合花的微笑

        《观书有感.其一》  朱熹(南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2.注释

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

朱熹父亲朱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

鉴: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也有学者认为是镜子,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天光云影共徘徊”: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徘徊:来回移动。

为:因为。

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

那得:怎么会。

那:怎么的意思。

清如许:这样清澈。

如:如此,这样。

清:清澈。

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3.赏析:

朱熹的《观书有感》是一首借景喻理诗。从字面上看好像是一首风景之作,但实际上说的是读书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

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

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4.扩展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叉仲砖,号晦庵,晚号晦翁。古徽州婺源县(今属江西)人。

他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是中国十一世纪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问渊博的学者,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他继承魏晋以来儒、佛、道、二程(程颢、程颐)的思想,把自然、社会、人生等方面的问题融於一炉,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