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局114 《西游记》究竟隐藏着什么
昨天晚上锻炼完之后,回家坐在沙发上刷了15分钟短视频。有幸刷到了作家刘震云讲的关于他读《西游记》的视频。
作家刘震云说:我在30岁之前没有读懂《西游记》,认为西游记写得很差。在30岁之后,我才真正读懂了《西游记》。我觉得《西游记》的最大特点是重复,每一个故事都是妖魔鬼怪想吃唐僧,九九八十一难,每一难几乎都是重复的故事。重复说明了什么?而这些妖魔鬼怪又来自哪里呢?不是来自山上,不是来自梁山,而是来自天上,来自释迦牟尼,来自菩萨。释迦牟尼和菩萨爱午休,他们打盹的时候,他们的坐骑鞋子拐杖就变成了妖魔鬼怪。每当孙悟空经历千难万险捉住妖怪,每当孙悟空举起金箍棒要打死妖怪的时候,天上就会传来一个声音——悟空住手。最后妖魔鬼怪又会回到哪里去?又会回到天上。
这些故事是重复的,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无论是哪个朝代,社会规则都是相通的,人性都是相通的,人所经历的生死轮回都是相同的人。每个人的一生,从生下来经过婴儿到成年到中老年之后,这一个成长的过程就像自然万物的轮回一样,具有重复性。在成长的过程中,人性的发展也是与具有重复性的。
世界也具有重复性,不论是哪个朝代,不论是谁的人生。总结起来看不外乎两种呈现方式,荣和枯。有的朝代是繁荣昌盛的,有的朝代是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不论是繁荣昌盛,还是民不聊生,都是社会呈现出的一种形式。繁荣有繁荣的共同特点,战乱有那个时代的共同特点。只是表面不同,而本质实则是相同的。繁荣是社会的和谐,战乱则是社会的不和谐。和谐的社会会出现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大于不和谐,所以呈现出了和谐的美好。而战乱的时代则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引起了斗争和战乱。
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生存的战争史,所谓物极必反,周期轮回是有一定规律的。就像《三国演义》里说的,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不就是大道轮回?也是《西游记》的最大特点重复吗?
天下周而复始,人性也是如此。一代代人虽然所经历的朝代不同,只是揭露人物所处的环境不同,但是每一个朝代中所表现出的人的成长规律则是相同的。由年少到年老,人性的规律也应该是大致相同的。虽然每一个朝代中的社会现实不同,但是人心几乎都是相同的。
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的过程。人心复杂多变,但是共同的特点就是人生而具有缺乏需要欲望难平及时享乐的本性,人的一生就是在战胜这些本能的过程中修行。
世界是重复的,时代是重复的,人心是重复的,人生也是重复的。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就像孙悟空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每一难的重复几乎都是和妖魔鬼怪斗争到最后。而最后总会获得胜利,这就是人的向往。人活着就是向往美好,无论内心经历了怎样的挣扎,无论时代经历了怎样的动摇,而对美好的渴望是从未改变的。
作家刘震云说的这些话,真的是意味深长,令人惊醒,发人深思。原来,知识多了,读书时竟然可以这样读!把所有相关联的,没关联的知识点都能用大脑串起来,成为知识链条,更深入,更广泛,更融会贯通。这就是智慧。
妖魔鬼怪来自哪里?来自最高的天上,来自统治人间的神。这些妖魔鬼怪下来干什么?都想长生不老,都想吃唐僧肉。这就是欲望,每一个妖魔鬼怪都是欲望的化身,而这些欲望又是来自最高的统治世界的神,这些神手下的所有虾兵蟹将,都是修行太浅,欲望缠身,一旦被欲望迷失之后,就会无德无行。
这些来自释迦牟尼和菩萨的身边之物,到底代指什么呢?不得不让人陷入迷惑。有些人,自以为离神最近,也就自认为自己是神,借助神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欲望,而自身又没有神的修行。这些妖魔鬼怪看起来就像社会中的某些小鬼小派,在兴风作浪的同时,又意识不到自己的修行,所以就扰乱了社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神和魔的之间也许就是一念之间,没有神的修行,就成了魔。成了妖魔鬼怪之后,又意识不到自己是魔,所以就会成为社会的一大祸害。
而更可悲的是,这些来自上天的妖魔鬼怪,在即将被消灭的时候,天上总是会传来一声吆喝,悟空住手。写到这几个字的时候,耳边仿佛想起了这几个字的巨大威力。为什么会妖魔鬼怪横行?
就是因为妖魔鬼怪总是在被打死的时候,无缘由的会出现一个吆喝,这一声吆喝就好像保护妖魔鬼怪的一道圣旨,让妖魔鬼怪得以继续修行,一旦修行不到位,还会再祸害人间。
这样周而复始的重复,或者让恶继续升级,助长恶的风气,或者让恶继续修炼,成为更高的恶。
最好的结果就是恶成为善。妖魔鬼怪都成为仁慈的白蛇娘子。真正有这种修行的妖魔鬼怪,又有多少呢?部分的妖魔鬼怪在无数次修行之后,仿佛自己处在神的庇护之下,反而更猖獗了。
《西游记》究竟重复的是什么?他用重复的故事说明了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是一个包罗万象的道理。
孙悟空代表着自由美好善良正直智慧。这个形象让多少人拍案叫绝,这样的人物设定即便在现代社会也是人们追求的目标,所以《西游记》是经典,经久不衰,自有它存在的道理。
从古至今,一代代人为什么喜欢孙悟空这个形象,就是因为他身上代表着人类所渴望的美好。
读作品读什么?读作品里蕴藏的深刻哲理,读作品中隐藏着的古今智慧。
在这个视频中,刘振云说的一句话,我们一直在取经的路上,我们去西天取经,可是妖魔鬼怪又是从那里来的,我们为什么要取经?我们到底取经还有什么用?这个经对人到底有没有用呢?
这个发问,是作家用他的智慧在发问。取经,到底要取什么样的经?取经的意义在哪里?
最后刘作家说,吴承恩是什么时代的人?在吴承恩那个年代,他已经能够写出如此深刻令人警醒的作品,可见社会人性是如何的高度相似。
每一个朝代都具有相似性,具有重复性。有多少人能够读到《西游记》背后隐藏的这些大智慧!吴大师在写这部作品的时候,事先想到如此深刻的意义了吗?如果按照这个深刻的内涵去写,他是否在挠头呢?
好的作品,往往是作者不经意间的出手!作品中隐藏的深意,与作者自身的学识修为有关。作品也许就是作者的某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