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患者的虐恋
这是一个关于蝙蝠侠躺枪的故事,而且,蝙蝠侠从头到尾都在打酱油……这两句说完,好像这个书评也和蝙蝠侠没什么关系了,接下来如果觉得我写的不是关于蝙蝠侠的故事,也不要太诧异。因为这本《蝙蝠侠-疯狂的爱》的主角是——哈莉。
故事的主题单刀直入,讲的就是“疯狂的爱”,疯狂到什么程度?可以为了爱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可以为了爱不惜生命、丧失人格;哪怕被虐千万遍,还是爱你如初恋;即使推我入深远,依然甜蜜在心间……
这么说好像还是感觉不出来到底怎么个疯狂法,咱们说一个现象吧。就像每个小群体中都会有一个二货一样,我们身边是不是总会有一个在恋爱或婚姻生活中备受欺凌的朋友?这种人也经常出现在各大影视剧作品中,他们多以一个受害者的身份出现,但往往又让人觉得不值得同情。因为如果你爱的人对你不好,完全可以离开嘛,为什么要忍受呢?
很多年前,遇到这个情况的时候,我也是很坚决的态度,从来不会安慰,直接劝分,而且完全无法用同理心来对待这种“受害人”。但是后来我知道了一个概念——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说的是在银行抢劫案中,被劫持的人质后来反过来同情劫犯并帮助他们的现象。这种弱者对强者近似扭曲的依恋,就是所谓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哈莉就是一个典型的“患者”,但是唯一不同的是,哈莉并不是弱者,她只在小丑面前弱,离开了小丑,她无论智商还是情商都能大杀四方。
按理说这个故事就是哈莉和小丑两个人,一个愿挨一个愿打的简单故事,偏偏就把蝙蝠侠捎上了。问什么呢?因为小丑天天想着怎么弄死他,导致冷落了哈莉。那你说哈莉能开心嘛,这就像小两口刚结婚,结果老爷们没正行的天天和好基友喝酒、看球、某某荣耀……那你说这个日子还能过嘛?于是哈莉决定:忍无可忍,无需再忍!既然都是因为蝙蝠侠,那就弄死他。蝙蝠侠真心是躺着也中枪,小丑对他的“真爱”,换来了哈莉的绝杀。
为什么说蝙蝠侠在这个故事里就是打酱油的呢?他被哈莉搞定的过程,简直弱爆了,要不是最后靠耍嘴皮子,忽悠了哈莉,我们的大英雄就挂了。而且死法还挺惨烈,成为食人鱼的晚餐。
哈莉为了让小丑分享这个时刻,把他叫来了。暴怒的小丑直接把哈莉从5楼推了下去,是5楼,我数了。这个时刻就是一个爆发的时刻,对小丑来说,蝙蝠侠是他的“真爱”,只能死在他手里;哈莉的爱在他看来只是可以利用筹码,对小丑来说也许内心也是爱哈莉的(自己安慰自己一下),但是和他的其他目标比起来,哈莉随时都可以被抛弃。
大难不死的哈莉,终于露出了绝望的表情,看来是要放弃了;但当他看到小丑给她的字条后,瞬间恢复了“疯狂的爱”。这就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患者无法拜托的虐恋,就算差点儿被弄死,也会瞬间被感动。
我们可以说这种“疯狂的爱”是经过夸张的,现实中不会有;而事实上,现实中不会有的是小丑,而哈莉一直都在。作为弱者、受害者、被压迫者,为什么能在承受痛苦的情况下,不恨反爱?就像遭遇了职场霸凌的下属,很多会更加服从,甚至帮助霸凌者;就像《权力的游戏》里席恩被拉姆斯疯狂折磨,却变的百依百顺(席恩最后有所觉悟);就像那些无论伴侣多不靠谱,还依然在坚守的“哈莉”。
这种问题并不是表面看上去那么难以理解,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可以从心理和基因等层面来解释。心理上我们从小就会有一种对强者的依恋感,因为我们的生存初期必须依赖于强者,这个强者可以是父母,当然也可以是居心叵测的坏人;基因上在原始的狩猎采集时期,部落战争之后,只有那些能够适应被掠夺和加害的人才有机会生存,所以这种情况在演化过程中被部分的继承了。
但无论怎样,这样的状态本身并不是正常的,这样疯狂的爱其实也不是爱,即便哈莉看似因这疯狂的爱而充满活力,但实际上她只是一个严重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患者。
《蝙蝠侠-疯狂的爱》——END——
我是削寒……
让我们一起:思考未来&践行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