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心理空间社工加油站

致浮躁: 如何才能懂你!

2018-03-04  本文已影响118人  爱反思的方
致浮躁: 如何才能懂你!

2018年3月4日    周日    阴晴不定

昨天发了一篇《致浮躁》,想表达一下我的正性思考,却不断的有朋友关心我是否累了,是否遇到困难了。或者对于浮躁的描述刚好符合对方的状况就觉得写的不错去转发。当然也有误读觉得这是一篇负能量的文章而被拒稿。

我想说的是每一个人都会有情绪高涨或者低落的时候。而这个情绪的种类是很多种的。你在此刻为什么是这种而不是那种?每一个人对于同样的事情个人的反应和应对方式是不同的。而产生反应的模式与个人的经验资产有关。

如果说面前有一个清晰的事情,可以说每一个人对待事情的方式充分反映出个体的经验资产的样貌。用ABC理论比较容易说的清楚。也比较容易反观自己。可是当你面对的是模糊的、多元的、临时的、无规律可循的、无法意会也无法言传的,说不清又道不明的东西在深入影响你生活的时候,而你需要迅速搞清楚还要做出明确的、正确的、合乎逻辑的、合乎情理的回应时,那你就只有用浮躁来形容你此刻的心情了。

另一个解释就是也许原本按照年前拟定的计划在实施,一开年的第一天就全部打乱了。虽然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快,自己也是有一定应变能力的。但是这个变化也太快了。用四川话说“有多快?飞快!”

于是莫名其妙的浮躁就被撩起来。风动、心动。一切都在动。

如果不动,也许一切都凝滞不前,看似平稳,估计也是温水煮青蛙。如果动自然有动的代价。

既然二月春风似剪刀,也是要敞开心扉去迎接的。

压抑是一个文明的表现,但是压抑会隐藏真实的自我,以面具示人,心理距离会逐渐拉大。渐渐地你会看不清真实的自己,也很难分辨自己的初心。

抱怨的意义是表达转折时候的不适应。

当压力来自外在抱怨容易发生,如果压力来自内在焦虑容易形成。对抗外在的压力免于受伤害是人的防御模式的自然呈现。

抱怨对于事情的解决没有帮助。

我经常会陷入线性思考的逻辑,或者二元对立的思考方式里。而我们遇到的问题常常是非线性的,多元的,多维度、跨领域,跨时空的。克服现有的思维障碍,转换思维方式是需要静下来觉察反观一下。

个人的安静并不能突破僵局。寻求突破僵局的资源。黄素菲老师的讲课对我有很大的启发。(谢谢黄老师的经验分享)

当突破自己的思维局限去认识遭遇的突发状况时,实际上是给予自己一个合理的让自己信服的理由。之前的理由不足以说服自己,浮躁自然有增无减。先让自己心安定下来才可能真的去同理他人。

自我成长从来就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问他人“我怎么办?”别人说怎么办你就会怎么办吗?一定是能让你心安定的东西才会打动你。

我这么费力的写这些,无非是希望读者可以通过看我的陷入和浮出的过程去看心理调试是如何用在个人身上的,这样可以理解一个人情绪低落是非常需要自我观照的。健康维护也需要从心开始。

简书这个写作平台看个人怎么定位,如果希望写作赚钱也许还要更多的去了解读者的需要,写出符合大众口味的作品。但是我的定位就是个人工作学习生活的反思,展现的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路径。这个真实也许仅仅是个人的一个过往。也许会有共鸣者。形成一个同类的支持,仅此而已。

继续说春天的浮躁。这个浮躁来自哪里?

一、标准化生活模式即将终结,个人化生活模式即将全面开启的转化带来的浮躁。

什么是标准化生活模式?

就是目前大部分人正在践行的人生道路。上学读书,专业毕业,找个稳定的工作,从一而终,在工作中积累财富,结婚生子,买车买房,换车换房,各种旅游,居家养老。终其一生。线性发展,一技专深。最好在一个工作里完成所有的人生任务,在工作角色里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社会,在工作中完成自我认同和自我建构。这样的生活是大部分人认为的安定和安全,很多老一辈的人都希望子女可以这样安定的过下去。

在多变的时代,每一个阶段人们都在质疑,读书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可以有多种的上学方式吗?(这个已经讨论烂了,义务教育里无数教育工作者为青少年儿童的保驾护航非常重要,单薄的家庭难以表达完全的教育功能。家庭条件优厚者已经选择其他更多的教育方式)大学学的专业有很多毕业后并没有延续,多种专业技术的学习成为趋势。工作不再是从一而终,而企业的契约制度也很少有终身雇用的合同。你不想以身相许,企业也不想白头偕老。标准化、组织化、制度化的工作模式离我们渐行渐远。养老都开启了多种方式,传统模式必须变化才能适应当今世界的需要。西方国家在1970年就已经达到顶峰,台湾30年后进入到高峰期,我们生活的区域也是在标准化和非标准化模式中转换,在中国思维的格局下,不一定按照他人的脉络来衡量自己未来的模式,但是这样的现象和冲击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个人化的生活模式是不规则的,非长期契约、非终身的、临时性的、不稳定的、不可预测的......

这就需要这个时代的人具有多变的意识,根植自己的兴趣爱好,一专多长,不仅有适应社会变化的知识、能力、经验资本,还要有满足不同工作要求的能力,有对不同文化的敏锐性和融入能力,有对应不同生命阶段的适应和整体规划的能力。工作也要改变一颗树上吊死的心态,在不同的组合中完成自己多种才能的样貌。以前是一家机构招聘各类人才的集合。现在是个人为中心的各种才能去对应不同的专业机构。以前以工作为主线穿起了人生,现在是以自己的全方位的认识为主线穿起了工作。以前有一个稳定的工作我们人就安稳了,现在是我们人安稳了才用工作去展现我们的安稳。也许在这样的描述中发现以前还是依赖外在的工作认识自己,现在是自我的认识通过外在的工作来呈现。自我认同和自我建构的路径完全不同。

我们都在说自我成长,60年代与80年代截然不同。但是可以看到时代在进步,自我独立性逐渐增强。在这个追求自我完善,完美,完满的时代,如何把自己展现出来,融入到世界当中,形成新的社会生活方式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二、立体多元的社会结构里你如何定位?

我们无法走别人的路,只能创造自己的路。即使你在模仿,都是自己向前。就像全世界都在关怀你,身心的痛必须自己承受一样无法替代。

如果我们创造的路径如同一个百衲衣,都是为他人活,那么多变的他人也会带来多变的生活状态。不管你是怎样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看待社会,都会在你的呈现中展现出来,没有对错好坏。能否很自然舒适地延伸你的生活方式也和你与世界的互动有关。

在多元变化的时代,工作专业与兴趣爱好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工作和生活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不同地点不同机构工作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根据个人多元化的才能,兴趣爱好,可能从事不同机构,不同地点,不同形式的工作,游走在不同专业公司里或者不同的自媒体平台上,个人创业大潮下,各种合作的方式风起云涌,短期契约,一事一项目,短平快的工作模式不仅仅在机构间,也表现在个人合作里面。每一个人都是行动者。会出现多个雇主,多种收入来源,多种收入分配方式,多种主题式的工作内容,完全呈现个人特质的社会效应。活出真实的自己,让世界去认识你,把你作为资源加以运用。这个时候讨好,满足他人的要求,就不是掩藏自己的迎合,而是有就是有,好到什么程度,拿出来合作就是。这样,认清自己就非常重要,也决定了你如何与他人对接。如果没有认清自己的人在这个阶段是痛苦的。会陷入在标准化生活模式和个性化生活模式转换过程中,困在转变的泥坑里无法自拔。充分认识和展现自己,你才知道你能做什么,别人才知道与你合作什么,沟通才有基础。

三、跨领域跨专业的合作

很多人在从事社会工作一段时间后觉得这个工作太琐碎了,不仅要跟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人协调,还要了解不同需求,用不同服务能力去满足。觉得非常辛苦没有意义。有的希望可以像白领一样做在办公室里面单纯一些。但是就是这样一份社工工作让我看到我们很难做全才,但是要有全才的思维,我们很难做专才但是要有做专才的思维。复杂的沟通挑战我们的线性思维,也召唤我们的跨领域合作的思维。去年的项目里有跨专业合作的尝试,因为思维的局限没有展开。有时候想想现在思维下很难,在新思维下就是容易的。当自己开始多元发展的时候要知道整个社会都在多元发展,多元沟通是必经之路。不管沟通的方式是什么,沟通是必须的。除非你一专到底,有独门秘技。顾客,经销商,运营商会自动组合来经营你。

信息资源共享时代很容易做组合,短平快里的契约非常重要,这个契约因事而起,因事而终。法治更重要。人治更加模糊。

总之当一切从人本身出发,人自身的需求,价值就显得格外重要。认清自己,展现自己,在实现自己的过程中建构自己,形成新的自我认同。更多的体现人的自由。这是自我选择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的自由。这个选择权越来越多的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自然也就更加要认清自我负责的部分。很多的父母,老师,单位领导的包办代替的部分自然要剥离,自我负责与自我选择对等。

这个时候工作不再是自我认同自我建构唯一的载体。在无边界的生涯里自我建构自我认同的载体也是多元的。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个体行动者,行动本身就可以翻转整个职业领域的发展。我们本身就是建构者,建构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他人眼里的成功不再是自己是否幸福的指标,活出真实的自己,展现真实的自己,用自己独特的模式与他人与社会关联。

当人的进化可以充分展现复杂多样多能的个体的时候,当真实个体成为人与人连接最为有效的沟通工具的时候,当个人生命资本呈现为社会财富的时候。幸福感才会真正拥有。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中国思维的新概念,认清自己是一个开始,与人类命运共振,融入其中,需要更多的学习和思考。

当我感受到这个是浮躁带给我的学习的时候。我会发现生命在应变中又一次成长了。

浮躁带来春天的气息。

闻一闻

鸟语花香的味道。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