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农村子弟将何去何从?
昨晚在知乎上看到一篇关注度极高的文章,由共青团中央转发的“教育变成这个样子,真的是你们所希望的吗?”,让我备受感慨,在我读书的年代,即90年代,教师作为“园丁”“蜡烛”,收到广大民众的拥护和尊敬,儿时的我们,天不怕地不怕,只怕老师骂,每次作业未完成,去上学路上都是忐忑不安;而在今天,教师不敢管也怕管,致使出现娄底一中教师谭胜军当众下跪认错,望学生原谅,希望能唤醒学生。
这一跪,包含着多少心酸和无奈。
此前,响应教育部“减负”,很多小学在“三点半”放学,致使很多家长无所适从,让培训机构大赚一把。
当前的教育提倡“减负”,提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释放学习的压力,面对此种情形,城市家长清楚记得自己当初就业时候情况,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深知“依照目前的阶层固化情况,想跃上另一阶层,唯一可行的通道就是学习”,因此就倾尽全力,重视孩子的学习,送孩子上培训班,陪同指导孩子做作业;而农村家长因文化所限,也因周围环境因素,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即便意识到,也心有力不足。
久而久之,本有教育资源的严重差距,现有“减负”导致的差距,愈使城市学生和农村子弟的差距越来越大,让城市学生继续保持优秀,农村子弟学习则严重滞后。
2017年我母校高考情况就可以体现这点:母校位于闽北山区,我就学时,2004年,985大学考上30人,211大学考上55人,清华大学1人;2017年,985大学考上1人,211大学考上30人,清华北大从2004年以来只有2009年考上一人。这显示,农村子弟考上好大学的概率在变低。而城市学校考上的概率仍然很高。
面对“减负”,农村子弟很无奈,正如此前在热传的博文“减负,这是一场寒门的灾难”,农村、小城镇的公立学校考试成绩越来越没有竞争力。
减负的后果是进一步拉大寒门孩子与富人之间的差距,
减负的后果是进一步让寒门孩子失去更多选择的机会,
减负的后果是扩大让寒门子弟永远踩在别人脚下的几率。
因此,作为寒门学子,应报着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作为农民朋友,应极力督促孩子努力学习;作为故乡农民子弟的亲戚,应极力灌输危机意识让农民绷紧这根筋,奋力让孩子学习。
生活不易,从古至今亦如此,要想卓越,需付出常人十倍努力。
读书不易,不历经千难万险,怎得梅花扑鼻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