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章句集注》講解-12
2020-04-27 本文已影响0人
雲十五
《中庸章句集注》講解
“庸,平常也”。就是一個常道。你體會聖人制的禮,每個子女都愛自己的父母,那就激發子女的孝心。通過孝,所有天下的父母都得養。父母都得養,兒女都孝,個人的心氣就順。心氣一順,與別人處理關係的時候,就沒有逆氣,那社會的整個氛圍、風俗,就這樣宣導起來了。你說平常不平常啊?最簡易,又可行,效果又好,每個人都可以去行,這就是常道。
“庸,平常也”說的就是這個意思。通過合乎人情、合乎常理的常道,引導人德性、風俗慢慢地向上歸正,這就是中庸。天下一刀切,切出來多平啊,但是把相當一部分人都切死了。都信共產主義,大公無私,那樣就是榜樣,人沒有靈魂了。人是活物,天地之間最靈秀的就是人。這就是無過無不及和“庸,平常也”。
然後我們再通過一個事,從做人上再來體會一下什麼是中庸,什麼是常道。在《孔子家語》上講,大約是在春秋開始三四十年那時候,孔子進魯桓公的廟,魯家三桓都是從桓公那裏出的,見到一種欹器。欹器大體的形狀,就是一個容器,從這個地方掐住它,然後讓它稍微偏一點,往裏灌水,灌滿水的時候它必然傾覆,灌到中間的時候,它最平衡。要是灌不滿,不到中的時候,就傾斜。超過中,一滿,它就傾覆,水就溢出來。
古代君子,修養德性的人,相當於我們現在的一個座右銘,在座位的右邊,放這麼一個欹器。每天看到它,提醒自己,滿則溢,如果人驕傲自滿的話,必然傾覆。如果德性不足,學問不到,它就傾斜,就不能讓欹器歸正。這個座右銘來提醒人當怎麼做,既不能驕傲自滿,自己有不足也應當提高,做人這個樣才是中庸之道。
“中者,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之名;庸,平常也。”這一句,通過我這樣講,大家對中庸一辭有所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