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本简友广场

家长尽量不要“自我投射”

2023-02-06  本文已影响0人  辛航

有个朋友的儿子已经上初中了,但是他不能留儿子自己在家,不是怕危险,而是他总觉得儿子只要不在他和妈妈身边,肯定是除了睡觉、打游戏、看手机,什么作业都不会写、什么正事儿都不会干的,所以他就请了年假在家陪孩子。我说你试过让他自己在家吗?给他布置写作业,回家后再检查,朋友说不用试,肯定不行,因为自己小时候就这样,只要逃离家长的手心,绝对不可能干正事儿,没人管了,玩还来不及呢。

朋友的这种心理状态明显是“自我投射”现象,就是把自己的情感、意志、特征投射到他人身上,强加于人,认为他人也是这样,即以己度人。很多时候,自我投射是很可怕的事情,因为人的很多想法都是没办法控制的,想法又会产生行动,可是基于自我投射的想法可能并不是事实,那么这样的行动自然也会产生不好的结果。

例如,我把一件明星的八卦讲给办公室的同事听,五个人一定会有五种不同的反应,有人会说这不可能,八卦都是假的,怎么可能有人会这样呢?也有人会说,肯定是真的,娱乐圈都这样,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也有人会说,不管真假,就是大家想看什么他们就干什么,记者就写什么,都是为了吸引眼球。八卦就是有真有假,但是从这些不同的想法中可以看出,每个人的自我投射都是不一样的,这跟每个人从小到大的经历有很大关系,思维都是长期的经历慢慢形成的。

聊八卦当然无伤大雅,大家也不会想要去伤害谁,但是如果把这种自我投射上升到行动上,变成“粉丝”或者“黑粉”公开发表喜好,可能就会产生不同的后果,那些喜欢在网上胡乱攻击他人的,一定是自己的心理并不健康。

首先,家长尽量不要“自我投射”。

当家长遇到孩子的问题或者自己不清楚的事情,千万不要根据自我投射来分析事情和解决事情,而是应该先了解清楚情况再去做判断,而且尽量不要轻易下结论,而是要多去尝试。

例如,家长接到老师的通知,说孩子在学校打架了。这时候有的家长就会认为肯定不是我孩子的问题,他平时那么乖巧懂事,一定是别的孩子先来招惹他的,否则他绝对不会先动手,以前老师就是这样冤枉我的;也有的家长却是认为,我家那个臭小子肯定又是给我惹祸了,平时就淘气得不得了,在学校也不老实,跟我小时候一样,不让人省心。

家长遇事先不要去“自我投射”,否则很容易在语言上和行动上做出错误的反应,这些想法都不是事实,光听自己孩子怎么说就下结论,或者听到老师告状就开始收拾孩子,都是不对的。要听听自己孩子怎么说,再听听对方孩子怎么说,再听听别的孩子怎么说,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搞清楚了,再基于事实去想解决办法,是赔礼道歉还是讨要说法。

第二,如果“自我投射”了,也不要去行动。

很多时候自我投射是无法控制的,有些人就是悲观的、有些人就是乐观的,所以孩子遇到某件事情不同的家长就会有不同的想法,这种想法又是很难改变的。正如开头说的我的那个朋友,他的想法也许是正确的,因为儿子很可能确实跟他一样,不看着就放飞自我,但是也可能是错误的,孩子也许会很自律,写作业、下棋、练琴,当然更有可能既没有他想的那么不靠谱也没有特别的自律,无论事实是什么样的,朋友的想法却都是很难改变的。

所以有想法不要紧,只要不按照自我投射去行动就可以了。就像你可以觉得这个人不好、那个人也不好,但是放在心里就行了,别说出来也别做什么针对别人的事情,只要不行动就不会形成矛盾和伤害,慢慢地事实见得多了,就会有了相对客观的判断。同样家长可以不相信孩子,但是不要说出来,更不能不给孩子尝试的机会,也许孩子行、也许孩子不行,不管行与不行,不尝试肯定是不行的。

第三,改变“自我投射”需要大量的事实。

想要改变人的自我投射太难了,相当于改变事实一样难,那么要么就不要想着去改变别人的自我投射,要么就用大量的事实去验证他自我投射的错误。

我们经常会在电视剧里或者现实当中遇到有人恨铁不成钢地说,那个人都骗你多少次了,骗你多少钱了,为什么你还帮他、还和他在一起?那是因为好人对坏人也是有自我投射的,他自己心地善良就会认为别人和他一样善良,即使骗了他一次两次,他也认为一定是迫不得已、是情有可原,这种自我投射很难改变,到底被骗多少次才能不再相信这个人不确定,但是当他不相信这个人的同时也不会再相信其他人了。

为什么要去改变或者试图减少自我投射?因为思想是要指导行为的,自我投射是一种非常主观的意识,只有客观的看问题才能更容易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而只有客观的思想才能指导出正确的行为。

例如文章开头的孩子爸爸,如果尝试让孩子自己在家安排时间却发现孩子表现得很好,他的第一反应是不敢相信而不是我的儿子太棒了,他找各种理由来推翻看到的事实,这不是今天做的吧?是不是有人帮你了?即使发现这都是事实也会认为这只是第一次,也是一个特殊情况,以后时间长了就不会这样好了,因为自我投射有很大的惯性。

那么他表现出来的不信任和不认同的情绪还是会传递给孩子,孩子要用更多的事实去改变家长的自我投射,而家长的自我投射也会影响到孩子现在和下次甚至是以后每次的良好表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