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生活随想—春在堂

自由不仅是一种拒绝的权利

2018-06-23  本文已影响20人  韩和侨

自由不仅是一种拒绝的权利

本文的自由分为两种自由,既以赛亚·伯林所提出的积极自由(Positive liberty)与消极自由(Negative liberty)。[1]

积极自由指对自己及和自己有关的社会事物的掌握与参与的权利,这种权利需要自己主动参与或争取才能获得。

消极自由指不受别人干涉的自由,这种自由如以赛亚·伯林所说,是“只要别人什么事都不对你做,你就自动拥有。”的。

积极自由在古代被强调的多的一些,现代政治的词根古希腊语 “polis” 指堡垒或卫城,是一个综合土地、人民及其政治生活的词汇,而civitas字根出自cio-(“召集”)之意。[2] 城邦小国寡民,城邦中的每一个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公共政治,同时,公民也必须不断参与公共政治,以捍卫自己的利益,人们积极参政议政,这时,要求能够参与政治的权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梭伦改革,伯利克里改革,都跟此有关。

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罗马以及受罗马影响的地区,后来在文艺复兴时,商人逐渐崛起,以他们为中心的城邦开始繁荣,为对抗王权与教权,商人以自己的经济为基础,要求获得城邦的自治与统治权,而城邦商人内部中形成公会等议事机构,要求参政议政的呼声越来越高,对于积极自由也越来越强调。[3]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近代霍布斯、洛克所提出的现代国家的建立与扩张,政治实体的扩大,原始小国寡民的参政议政可能性不复存在,人们必须通过选举代理人的形式来参与政治,人们对于直接参与政治的积极性下降,一方面,自己对作为政治体中的“万亿分之一”,直接发声所能造成的影响很小,而通过选举代表的方式如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所言:“英国人民自以为是自由的;他们是大错特错了。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在他们那短促的自由时刻里,他们运用自由的那种办法,也确乎是值得他们丧失自由的。”[4], 除此之外,通过选举代表,社会的成员也不必要通过自身抗争来争取、保障自己的权益,而是通过代表自己利益的议员通过议会斗争来实现,是以现代的人们对积极自由越来越淡漠,陪审团、听证会从被人积极争夺,逐渐变得给报酬才能招来人,各国大选的投票率总体上来说,都在下降。[5]

与呼声逐渐降低的积极自由相反,要求消极自由的呼声逐渐走高。同样因为现代工业的发展,老死不相往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破产,每个人在做自己的工作时都被别人依赖,也都要依赖别人的工作才能生存,举例来说,以前每家都自己纳鞋底做鞋,现在在城市,有了鞋厂,大家都依靠鞋厂来穿鞋,鞋厂的鞋造的好不好不仅与鞋厂的工人有关,而是和整个城市人的脚舒不舒服都有关,人们作为个人,不好监督鞋厂,为了保障自己脚下鞋子的质量,于是大家合计把自己这份对鞋厂监督的权利合起来,让渡给一个人或机构,政府监督的权力由此而来,并且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大与细化,人与人之间物质依赖程度的加深,变得越来越大。

一方面,人们对在社会中不受他人干扰的权利的要求,随着社会分工的变迁,跟他人关系的日渐密切而日益变得强烈,内容也变得细化。 个人有拒绝他人影响自己的"消极自由"。消极自由在近现代,跟个人权利的概念有所重合,我在下文中以个人权利代替消极自由。

比如:你买了一栋房子,对面又起了一栋房,你有拒绝被它挡到太阳的权利。

另一方面,随着国家权力的扩大,对个人的行为的监督控制能力与权益的保障的义务越来越大,个人与国家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公权力与私权利的边界何在? 如何避免公权力侵犯私权利? 也逐渐提上媒体议程。

比如:改革开放了,你想出去打工,作为一个人,你拥有自由迁徙,生存生活的权利,但是政府为了有效治理城市市政,管理外来人口,于是决定颁发暂住证,设立了收容所,收容所里环境很恶劣,而且你有可能被送去劳改,在这种情况下,你是否应该拒绝政府的管理? 你能否拒绝政府的管理? 政府应否在这个方面进行这样的管理?

如何保护个人权利,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用法律来界定:“ 现代都市社会中讲个人权利,权利是不能侵犯的。国家保护这些权利,所以定下了许多法律。”,现代社会中是飞速变动的,而法律在这种变动,一个又一个具体的判例中建立一个变化但又存在的标准,厘定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公权力之间的界限。[6]

现当代社会,我们要强调保护个人的消极自由,要做到这一点,要做到像阮传胜在《公权力与私权利的边界》中所说的那样:“对于公权力而言,法无授权不得为;对于私权利而言,法无禁止皆权利,法无禁止不得罚;公权力不得越界,私权利不得滥用。以保持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平衡、和谐,实现秩序与自由的统一。”[7]

然而,消极自由只是自由的真子集,如果每个人都只关注消极自由,那么这个社会中,每个人跟每个人就会越来越疏离,公共政治有可能出现,少数人鼓动,代表多数人的“民主暴政”,公众舆论中也会越来越多的出现“沉默的螺旋”所出现的风暴。

作为新闻人,我们有报道,保护人们的消极自由的责任。

但更不能忽视的是,我们要建立一个参与、有序的舆论讨论空间的责任,我们要调动人们运用自己积极自由的积极性,既要有广度,反应各个阶层的呼声,也要有扎实的反馈,让他们看到自己参与公共事务的成效。


参考文献:

[1]《Two concepts of librety》 ,Isaiah Berlin, 31 October 1958, at Oxford University.

Source link: https://is.cuni.cz/studium/predmety/index.php?do=download&did=138013&kod=JPM323

[2]《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 商务印书馆 吴寿鹏译 1997-2

[3] 《全球通史》 第2l章 西方文明的扩张:经济增长和国家建设 L·S·斯塔夫里·阿诺斯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2-1

[4] 《社会契约论》第十五章 论议员或代表  卢梭著 何兆武译.

Source link: http://library.hnjhj.com/book/social_contract.pdf

[5] 《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 贡斯当 2003-1 上海人民出版社

[6] 《乡土中国》无为政治章  费孝通,1985-6,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7]  《公权力与私权利的边界》阮传胜,2012-11-12,学习时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