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扯蛋真好玩

2018-11-14  本文已影响0人  卡卡喔喔

两天连开两节新课,听着老师讲绪论,竟然听出了点哲学气息来。这事还得从上午的方剂课回想起,我承认我上课走神了,等我回过头的时候一脸懵逼。

古人定义了补益药,这其中有味叫肾气丸,功效是补肾助阳。所以方中重用附子、桂枝温阳化气,温补肾阳。这里一丁点儿问题都没有,后来老师问我们要是你给病人看病还需要开什么类型的中药。这时候脑子里早就乱做一团浆糊了,听见其他同学小声嘀咕说,人参等补药。恍如大悟似的,好有道理奥。

可惜你的逻辑在中医传统的理论面前完全证明你是庸医!拥有仲景思维的同学说“加入补阴药”。老师在称赞这位舍友的时候,因为在走神的我听到了丝毫瞬间懵逼了。完全就是在瞎扯淡吧,明明是阳气不足还要补阴气!难道中医基础第一节课上老师说的阴盛则阳衰是在扯蛋么?好在还有书本,帮你建立理解的桥梁。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景岳全书》都这么说了,又有什么错呢?而且仔细想想以前的配药理论都暗含着对立关系的方药,然后强调主辅之分;真的很好奇为什么我们这么容易接受,连个实验证明都没有。这么牵强附会的观点,被奉为经典。不由得怀疑以前医家大师是不是也是“辩论高手”。

我们每天至少要吃一顿大米吧,你知道么,这也是一位药奥!白虎汤中四味药,知母、石膏、甘草、粳米。共用就是养阴生津。粳米和米很像对吧,它就是大米的一种。要知道每天我们至少一顿饭中吃一碗米,为什么不致使我们阴气过盛?而机体出现功能性紊乱呢?又凭什么粳米能够养阴却不加入之前所说的肾气丸里呢?如果不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和忽悠我有什么区别。

之前说了连上两节新课,而且上的都是绪论。说白了就是讲历史发展,吹吹牛逼;这本来没什么大不了的,放松一下嘛。谁成想然后就是一套强行规则灌输下去,药物配伍需要按照君臣佐使关系的原则进行;煎药瓦罐最佳(难道不知道古人除了瓦罐啥都没有么);还整出了一堆治疗方法,泻下啊,呕利啊等等之类的。之前并不觉得有什么违背常理的地方,现在突然意识到为什么这么乖,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那数学的加减乘除的规律又有何解释?不都是一套理论强行建立让你服从么?都是把你束缚在理想的实验中不断的脱离现实,有些方向感稍弱的不久便迷失方向。所以才有一堆人说,学习有屁用还不如早点儿步入社会说不定能赚不少钱呢。

我们之中现在一般都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生活忙,除了会学习之外一无所知,一无所有;另一种就是知道学习无用,不喜欢学习。这种人要么过早的进入的社会,要么已经自暴自弃了。所以理论真的只是扯蛋,对你的生活一丁点儿帮助都没有,又不能直接创造财富。早点儿洗洗睡多好,连温饱都成问题了,还乱扯蛋不是作死是什么?所以没事不要瞎折腾,规则既然已经存在了那就说明曾经有人反抗过,不过都死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