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型人格
中原焦点解决团队高级五期 讲师第13期 贺变丽 坚持分享第1378天 2022—3—24
讨好型人格是指一味地讨好他人而忽视自己感受的人格,是一种潜在的不健康行为模式。这一行为背后的本质是一个人的低自尊。这类人通常会表现出习惯性地主动道歉、迎合他人、没有自己的原则、不懂得拒绝、害怕给别人添麻烦、默默承受、内心自卑、害怕他人的负面评价等。
讨好型的孩子通常是因为原生家庭中父母的忽视,导致他们从小缺乏自我价值感。因为在家庭成长中无法获得关注和认可,所以他们会对外界和他人的认可有着贪婪的渴求,期望以此来弥补自己内心的缺失,长期的这种自我价值感缺失,会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外部人际关系。
讨好者一般都会觉得:我必须做些什么,别人才会喜欢我,只有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喜欢,才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产生讨好行为的根源是把对自我的认识和价值建立在别人身上。无论采用什么方法,讨好者们最终需要做到的是摆脱对他人赞赏和认可的依赖,自主确认自我的价值和需求。
讨好型人格很容易忽视自己的需求,过分迎合他人导致情绪压抑,这对自我成长不仅没有益处,还会阻碍自我成长。实际生活中,要抛弃讨好型人格,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端正认知偏差,树立正确观念
错误的行为往往是错误的认知延伸出来的,人之所以会选择讨好别人,往往是觉得自己无足轻重,别人的需要才是更重要的,从而忽视自己的合理需求。要努力去修正自己的认知,确立自己的主体性。可以每天不断地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跟自己强调尊重自我需求,有意识地肯定自己,来不断提高自我价值认知。
2.坚持原则和底线
一味迎合别人,往往就没有做人做事的底线,要记住底线就是原则,底线就是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善待他人,要在保证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不被践踏的前提下,要时刻记得善待和保护自己是第一位的。
家长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性格养成,家长也要有意识地去避免孩子形成这种行为方式,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度会影响到孩子的自我价值认知,父母的关注度越高,孩子对自己的肯定就会越强,外在表现就会更加自信。孩子内心足够强大,就不会去通过追随别人的脚步来证明自己。
其次,给孩子自我表达和自主选择的机会。尊重孩子作为个体的权利,给孩子说出自己想法的机会。比如出去买东西时,让孩子帮忙做选择,就算孩子的选择不是正确的,拒绝孩子时,也要用正当理由说服孩子,而不是强制要求他们服从。
最后,多肯定和认可孩子。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不要太看重结果,要看到孩子在做事过程中的努力,也要引导孩子去享受努力的过程,而不是只在乎结果。不要去斥责、贬低孩子,更不要拿他跟别人去做比较,否则会让孩子产生错误的自我认知,觉得自己一定要优秀才配被爱,让孩子陷入自我否定、自我攻击的情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