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俘的国民党下级人员抱怨大官的待遇太好

2023-02-02  本文已影响0人  浅水亦深渊

解放前和解放初期,被俘的国民党军政战犯们,被关押在各地的监狱、劳改农场和看守所里。1956年,这些人被统一送到战犯管理所中,由公安部统一领导和管理。

有一些级别低的战俘,看到那些高级别战俘的伙食比较好,就很不服气,经常向管理所抗议说“为啥反动职务越高,罪恶越大,待遇越好;职务越低,罪行越小,待遇却越差”。

战俘管理所的管理干部就耐心向他们解释:这些人一般年岁比较大,身体也较差,特别是对他们的改造时间要比一般人长,所以待遇就好一些。你们级别低一些,年轻,身体也较好,犯的罪过也小,改造的时间也短一些,所以没有必要再提高而超过战士和一般人民的生活。

这些人一听说他们“改造的时间要短些”,马上就不再提提高待遇的要求了。毕竟,谁不希望早点恢复自由呢,没有一个人愿意为提高待遇而多关几年。

下级战俘们不闹了,可是外边的老百姓却不理解。当时关押沈醉等一批国民党战俘的战俘管理所,由重庆原国民党“中美合作所”附近的缫丝厂改建而成。当时沈醉他们的待遇是每月16元的伙食费,“可以每餐一荤一素,量相当多;除了鱼、肉、蛋一-类外,还常常买鸡鸭等。”而且,这些战俘都配发了统一的服装,他们的牢门也不上锁,可以自由在大院里走动,各牢房的人可以自由串门,只要不走出大院就可以。

当地老百姓看到这个单位的厨房,每天采购那么多的荤菜,里边的人也都穿着统一干净的制服,非常羡慕。当时这个战俘管理所,对外宣称叫训练班。那些非常羡慕的老百姓就去打听这是个什么训练班,什么条件的人才能参加这个训练班。得到的答复一般都是说他们不够条件参加这个训练班。

老百姓当然不死心,仍然到处打听怎样才能加入待遇这么好的训练班。直到后来,老百姓发现在里边活动的人,有过去的四川省主席王陵基、西南长官公署第二处处长徐远举、兵工署稽查处处长廖宗泽,以及四川军阀中当过司令、参谋长一类的著名人物时,才大吃一惊,恍然大悟,原来里边都是国民党的俘虏啊!才明白为啥说他们条件不够,的确是不够,这辈子都够不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