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居家学习的学生娃
今年的情况,受苦比较多的何止是为生计奔波的大人,还有许多在奔前程的学生娃。
那些半大不小的学生娃,比如初中生、高中生,尤其是今年要参加中考、高考的小朋友,他们承载着家庭、家族的希望,努力三年的成效需要在特定的三天里面去证明。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学生娃可能背负的压力还没有那么大,他们的父母可能内心更为焦躁。
至于已经考上大学或研究生的大朋友,也有自己的辛苦。除了繁重的课程学习,那些刚刚上大学的低年级学生娃,远离父母,比在父母身边并受到父母照顾的高中生、初中生在生活的便捷度方面要差了不少;高年级学生娃的要面临实习,毕业班的面临撰写学位论文、找工作问题,出不去,进不来,都是难题。年轻人,血气方刚的时候,少则一两个人,多则三四个人,几十天全天候“朝夕相处”,难免磕磕碰碰。
于是,一方面,小朋友的中考、高考适当延后;另一方面,情况有所好转后,大朋友则被允许适当提前回家。
有朋友在大学工作,他就说了,本学期的教学分割成为了四个阶段:先是线下的住校学习;然后是迅速切换到线上学习;再是近期为期一周的住校学习向居家学习的过渡;剩下几周时间,转为居家学习,当然,继续留守学校也行。
根据他的观察,选择居家学习的学生娃比较多。有几个原因,目前的情况有不确定性,即使情况好转,恐怕也难以自由自在地进出校门,多有不便;本来就儿行千里母担忧,在父母看到那些数字后更是忧心忡忡,现在有机会提前回去,父母求之不得,一个劲地要孩子赶紧回家;本来想留守利用假期实习或社会实践的,入职信息不确定,在看到身边同学一个个离开后也就动摇了做“钉子户”的想法;各地省会城市普遍选择对这些返乡的学生娃在GL期间的费用。
这个朋友针对学生娃的几种不同选择,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已平安到家的同学。宜:好好休息+家务活+认真听课+踊跃发言。忌:静默。
——在家乡7+7的同学。宜:静心+远方的诗+远方的沟通+认真听课+踊跃发言。忌:急躁。
——赶路回乡的同学。宜:人身财物安全(天下还有贼!)+水杯+方便面。忌:过度相信陌生人+随意吃陌生人东西。
——仍然在校的同学。宜:每天发呆地散步2小时+认真上课+积极发言+生活爱好+远方的沟通。忌:生闷气。
——所有人。宜:遵守防Y政策(无论合理与否)+“五个还要”+乐观。忌:与防Y工作人员讨论正当性+自以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