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间,陪母亲跳段广场舞吧

2018-07-08  本文已影响0人  生活君每日杂记

这个社会从来没有给老年人足够的空间

每次放假回家,我每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陪我妈跳广场舞。我妈退休以前,绝对没有想过自己会跳广场舞,以前她看到广场舞,都是一脸鄙夷,声称自己退休以后,绝对不会去跳广场舞的人,现在却自动加入了广场舞的行列。

跟着跳了之后,我才能理解,一个曾经自信爽朗的老太太,怎么就跟魔性的广场舞扯上了关系。

01

为什么大妈偏爱广场舞

广场舞火遍大江南北,走到哪里都有人在跳,公园、广场、小区......为什么中国老人偏爱广场舞呢?

因为中国老年人娱乐环境太恶劣了,预计2020年,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才能达到1.8平方米,而这1.8平方米的目标,却不足很多发达国家的1/10,娱乐设施也很单一化,多以运动器械为主,根本不能满足老年人的正常需求,而就算这1.8平方米的运动设施,多数也是更适合年轻人使用,中国本来就是一个全民娱乐匮乏的国度,具体到老年人,娱乐生活之贫瘠堪比沙漠了。

拿我母亲来说,她能方便使用的健身设施,仅有小区的健身器材,而那些器材也就是那老几样,至于其他有社交功能的文体活动,几乎没有。

广场舞正好应景,给了无聊的老人们一个娱乐的方式,很多人跳舞一方面是为了锻炼身体,挥挥胳膊动动腿,扭扭腰部转转跨,我妈妈每次跳完舞回来,晚上都能睡个安稳的踏实觉。按她的话来说,上了年纪就觉少,有的时候一夜一夜失眠,出去运动一下,跳舞跳乏了,回来沾着枕头就可以睡到天明。另一方面是为了打发时间,子女不在家,老俩口也没什么事情做,不如出去和同龄人聊聊天,跳跳舞,时间还过得快些。

广场舞是什么?广场舞集文化、体育、社交功能一体,能同时满足这样的形式,在中国几乎没有,甚至有的广场舞团体还推出了打卡,统一制服,还有比赛,甚至具备了社会组织的功能。

进入公共视野的广场舞对年轻人而言,往往意味着扰民和空间的侵占,对于老年人,也不乏坏人变老了,倚老卖老的指责,但是殊不知,这个社会从来没有给老年人足够的空间。

02

其实我们并不尊老

“尊老、孝老、敬老”一直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道德律令。在传统社会,老年人居于家庭伦理关系和社会伦理关系中的主导地位。因此,老则贵,子女大多“唯老是从”,无论是小到生活习惯,还是大到成家立业,一切都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养老行孝更是刻在人们骨子里的观念,家庭养老自然也成为了中国社会自古以来最主要,最普遍,也最受国人认可的养老模式。

前几天我跟父亲吃饭,忽然他说起来一句话,叫“长寿非福”。我忽然敏感地意识到,这不是一个近年才有的说法,实际上,在中国尊老的背后,有另一个传统,我看过很多地方的民间故事,其实一些地方,不乏有长寿老人会吃掉子孙的传说,有些地方有长寿老人会吸掉儿孙福气的说法。

而这种传说的背后,其实折射了部分现实,在农业社会其实非常好理解,丧失了劳动能力的老人,在物质匮乏的时代,单纯消耗粮食,自然“长寿非福”。

敬老的传统在现代化社会嬗变的过程中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我们不再信服“老则贵”的价值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依赖土地,自给自足的生产及生活方式,现代工业生产的兴起和发展,机器及青壮年劳动力,取代了过去老人在农耕经济时代的社会核心地位,现代家庭早已走出了“父权至上”的封建家庭专制,老人的威望与地位开始动摇。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越来越大,孩子取代老人成为家庭的中心;子女的思想、追求也取代老人的意志而成为主导家庭的思想意志。老人们总是尽可能地想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子女,减轻他们负担,而大多数子女却把这种付出当做理所当然。现在城市和农村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子女不但不能满足父母的养老需求,还出现了“反向趋势”,即父辈对子辈的“逆反哺”。比如:父辈代替子辈对孙辈进行隔代照顾,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老年父母的物质负担、身体负担和精神负担。

虽然我们有尊老的传统,但在现代社会,其实我们并不尊老。

作为子女,我们更注重的是自己的事业发展,却忽略了我们的父母。

作为年轻人,我们更注重的是如何挣老年人的钱,卖各种保健品,不实用的锻炼器材,却从不考虑老年人的真正需求。

此文为看点(记录恬淡生活)原创内容,特此声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