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评师说书之二:无定义,不测评!
上回书用圣经旧约中基甸的例子给大家说了人才测评的前世,又从古到今聊到了人才测评在今天应用。
如今的企业充分认识到了人才测评的重要性,不管是招聘人、培养人、选拔人、考核人、激励人……都会不约而同的用到测评,用心理测评去评价性格、动机和潜力,用各种面试的方法去探查行为和综合能力。
随着测评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企业对测评的反馈也越来越趋于两端,很多企业从测评中受益,认为测评是个非常棒的人才管理工具;但也有相当的企业测评完之后发现结果不好用或不能用! 即使有了统一的测评报告,也常常会出现HR和用人部门打架的事情,人力资源部认为好的人,用人部门觉得不行!用人部门觉得好的人,人力资源部嗤之以鼻!
测评师说书之二:无定义,不测评!测评结果不好用,和很多因素相关。
可能与测评工具的选择相关,也可能与测评工具的使用相关,还有可能与测评结果解读相关。但据专业机构研究,纵观十几年来国内测评的应用历史,测评应用不成功的企业中,大约有70%以上的企业是一开始就踩了坑,原因是他们没有定好测评标准!
有人会问,定标准和测评有直接关系吗?
是的,有些公司的测评用的那么成功,有些公司因为测评带来了烦恼,其实成功者比失败者就多做了一件事。
就像那句歌词,“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没错,成功测评项目的发起者,就只是在正式的测评前多看了“被测评者”一眼!他们为测评定义了标准:
TA们在岗位上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
具体承担什么职责?
具备什么样特点(技能、性格、能力)的人会更适合从事这个岗位?
组织的发展对他们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测评师说书之二:无定义,不测评!做过HR和管理的人都瞬间明白了吧!这不就是要做一次完整的工作分析嘛。测评项目中做工作分析的目的就是为了“定义人才”,我们使用“系统化的程序”,通过一系列不同的方法,将工作 “分解成多个组成部分”(Levine, 1983)。以此来明确:
TA是谁(岗位的任务要求和职责定位)?
TA从哪里来(此TA非彼TA,这个TA是指岗位对任职者的要求)?
TA要到那里去(岗位要实现的目标和发展要求)?
通过工作分析,回答完这几个问题,对岗位和任职者的要求就立马清晰了,再结合测评目的想一想,要选择什么类别的测评工具,是不是立刻就清晰了呀!
测评师说书之二:无定义,不测评!当我们要了解员工做事的方式和偏好时,可以选择职业性格和职业兴趣测评工具。
当我们要了解员工办事的能力时,可以选择能力测评工具。
当我们想要激励员工,了解员工到底看重什么时,可以选择动机测评工具。
当你要全面评价员工时,可以选择多种工具组成的测评中心方式来开展测评。
听到这,各位可能会说,这和工作分析有什么关系啊,没做工作分析时,我也是这样去选工具的呀!看官不要着急,且听我慢慢道来,工作分析除了帮助我们确定要“测什么”之外,还有一个目标的就是帮助我们判断:具备什么样性格、能力、动机特质的人与我们的岗位更匹配!
测评师说书之二:无定义,不测评!
也就是说通过工作分析,我们可以为优秀的任职者画个像,明确人才评价的标准,让所有参与评价、与测评相关的人了解并达成共识,我们期待的优秀人才长什么样子。标准定义清晰后,再实施测评,将被测评者的结果与标准画像做比照,这样就可以更加精准的判断被测评者的岗位匹配度或能力成熟度了。
当大家对人才定义(标准)的理解都一样了,测评结果又能够和标准对比后得到明确判断,人力资源部和用人部门当然又可以愉快的玩耍啦!
测评师说书之二:无定义,不测评!还有问题?是的!
我们从这回书看到,就选对测评工具、用好测评结果来说,工作分析的确相当重要。前文书也说过,它差不多影响了70%的成功率,那么还有30%是被什么因素影响的呢!
各位看官,在这里我要先卖个关子,因为剩下这30%的原因要看懂,你还要具备一些统计学的知识才行嘞!
测评师说书之二:无定义,不测评!
哈哈,别担心,也没那么深奥,其实你只要初中的数学知识还没忘,就能够快速搞懂我们下一回书要说到的相关、常模、信效度的概念啦!
好啦,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