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粽飘香
时光如流水,潺潺而过,转眼间,又是粽叶飘香时。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风俗习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不同地区的节日习俗可能会有一些区别,主要的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拜神祭祖、放纸鸢、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打马球、跳钟馗、斗草等。
在众多习俗中,赛龙舟和吃粽子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标志性的。
吃粽子和赛龙舟的来源都与屈原有关,在屈原投江后,人们便纷纷划船追赶想要将屈原尸体打捞起来,但是并没有打捞上来,于是人们为了不让鱼虾伤害屈原的躯体,用竹筒装入糯米投入江中,后来慢慢发展,就成为了吃粽子和赛龙舟这两大习俗。
我们那里有端午挂艾、吃粽子、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的习俗,端午悬艾,不单单是有美好的寓意,还有防病驱蚊的效果,重点在于后者。艾草是十分常见的一种野草,因为艾草有一种奇特的芳香,可以驱赶蚊蝇、虫蚁,并且有净化空气的效果。自古就有“端午门口插艾草,不用郎中家里跑”的说法。端午前后正是艾草力量强盛的时候,因此,家家户户端午采艾草,吃艾草、挂艾草的老传统流传至今。
早上早早起来,老妈先去门口割上一片艾叶,那是老妈自己种的,只种了一年,后来艾叶就自己发出来了,等到端午节这天,老妈就会收割上一大片艾叶回来,用艾叶煮水,洗眼睛,再用剩下的水泡脚。然后每个门上插上艾叶,防蚊虫。
老妈说只有端午节这天早上割的艾叶才有效果,早了晚了都不好,剩余的艾叶晾晒在门口,等干了把它的叶子装在袋子里,平时用它泡脚。
早饭再煮上十几个鸡蛋,把粽子放在锅里蒸熟,吃粽子的时候蘸着蜂蜜吃,美味又营养,粽子的主料是糯米,吃太多不容易消化,糯米在胃里停留的时间过长会刺激胃酸分泌,对胃部带来影响。而粽子蘸蜂蜜来吃,不仅美味,还可以有效的保护我们的肠胃。有时也炸油条,老妈早早把面发好,然后在锅里放入植物油,把油条一个个放在锅里炸熟,再烧一锅菜汤,营养美味的端午节早饭就做好了,老爸摆好饭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其乐融融。
我们那里还要佩戴香囊,这也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端阳以四色线系臂,并佩戴香囊,小巧玲珑精致可观。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一般是内装香料,用五色丝线缠绕而成,或者采用彩色绸缎或布块包上棉花,掺和着川芎、白芷、排草、芩草、丁香、山艾、细辛、甘松、白芷、甘草、雄黄粉等中药粉,再用彩绸扎绣而成,下边还垂上红、绿、青、蓝、紫各种线穗,佩在胸前,香气扑鼻。我们那里还有一个习俗,出嫁的女儿在端午节前回娘家之前,各家各户心灵手巧的妇女都要用彩色花布和绸布缝制各式各样的荷包,然后娘家回送的礼物一般包括夏令衣物、扇子、凉帽等,但必不可少的是绣有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的五毒的花裹肚兜,以保佑儿女健康。
大人孩子手上拴五色丝线,又俗称五色丝、五彩丝。古俗名称避兵缯、朱索等。系在蚊帐、摇篮上的又叫宛转绳、健绳。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传统之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 还有一说,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谓之可去邪祟、攘灾异,会带来一年的好运。
虽然各地端午习俗不一样,但是挂艾叶,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是一年粽叶飘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