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优雅智慧的好家长——听李迪老师的《做优雅智慧的班主任》有感

2021-02-07  本文已影响0人  奕童小垟垟

努力做优雅智慧的班主任、努力做学习成长的自己,其实都是为了能做“优雅智慧”的好家长!

李迪老师也是一线教师,她的讲解理论联系实际,且列举大量生活案例,让无论是班主任身份还是家长身份的我,都豁然开朗、受益匪浅。

首先,我明白“情绪没有良好情绪和不良情绪之分”。喜、怒、哀(忧伤、厌恶)、惧都是我们人类正常的情绪,且缺一不可。比如:恐惧。恐惧其实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特别是青春期后的女孩子,一定要有“惧”的意识,切不可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狂妄无知之态。

比如:愤怒。一个人没有愤怒的情绪,就如同一个国家没有国防,没有军队。那他将成为“人人宰割”的受气包、窝囊蛋。

比如:哀(忧伤、厌恶)。没有这种情绪的人,是很难理解别人的悲伤的,那他也是很难拥有朋友的。所以请记住:情绪无对错之别,结果有好坏之分。

接着,我懂得了“管理情绪,并不是压抑和控制不良情绪”。奥地利犹太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都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出来。所以,要学会宣泄自己的情绪。过度压抑情绪,不但对自己身体有害,而且很容易让自己走向另一个极端。近些年,青春期的孩子们出现跳楼、弑母等事件,都是与长期压抑情绪,最后无助爆发有关。

那么,孩子们的情绪如何宣泄?我们家长首先要呵护好孩子的“情绪支援团”——就是保障孩子有可以倾诉、宣泄自己情绪的对象。想一下,自己是否可以成为孩子真心倾诉的对象?想一下,孩子有没有可以倾诉的朋友?有没有可以倾诉宣泄的方式,比如读书、写作、奔跑、打球等。任何时候,我们家长都要确保孩子“情绪支援团”的存在,很多情绪,宣泄后就“海阔天空”了。

这张图告诉我们父母,面对孩子不同的年龄段,我们要扮演好不同的角色!如果0-7岁,你未能好好陪伴孩子,那你就欠孩子的一个道歉,但记得只用道歉一次。未能好好陪伴的孩子,到了7-14岁时,家长千万不要抱着“一定要好好弥补他”的心态,又过度陪伴他——啥的管,啥都想要求她。因为这个时间段,孩子正在想成长为“他自己”(家长甚至可以通过下棋、打球、唱歌能活动,让孩子赢父母一次,让他们成长为“他自己”。)。所以说,父母,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

然后,我还学习到正确掌握情绪开关的方法。

第一,要学会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要懂得识别、接纳、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如下图:

能让“情绪”流动起来的人,一定是能做情绪主人的人!

第二,作为家长,我们要帮助孩子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四步走”图

当孩子情绪不好时,家长要先“识别”孩子的情绪:委屈了吧?是不是很难过呀?…

接着要去“链接”这种情绪:是不是因为这次数学没有考好,内心很难受(要说出孩子的感受,孩子只用回答“是”或“不是”)。

然后询问“目的”:你想让付出有回报,把数学成绩提上去,对不对?

最后“替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不闹情绪,想想还有没有别的方法?(用其它方法来替换这种情绪)。

第三,家长还应该教会孩子“纠正错误的三步骤”和“一致性沟通”: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什么?是“知道”和“做到”,是“站在你面前,却不会道歉”。

我们家长做错事或说错话时,也必须学会道歉。

“一致性沟通”就是身心一致,心里怎么想的,就诚恳地表达出来。比如:

当我数学考砸的时候,我觉得很憋屈,我多么希望数学成绩能够稳住不起伏。不过,我相信只要思想不退缩,我就是迈向下一次成功的第一步。

让孩子勇敢表达出内心的声音,不但可以控制好可能“崩溃”的情绪,同时也会让内心变得更加强大!

最后,引用北大才女赵婕写的一段话共勉:

“我钦佩一种父母,他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我们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又不能让孩子觉得成年窒息。做父母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不仅仅是做父母人生的许多时刻都应该懂得进退。”

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一起努力做优雅智慧的好家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