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守流年10】教研组之聊

2021-01-22  本文已影响0人  宁超群

学校调整了我的工作岗位,让我负责全校的教研组建设。200多老师,平均年龄不到30,教研组在教师培训这一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接过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岗位的调整,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我对语、数、外三个大组的情况比较清楚,其他教研组的情况并不了解。

通过半年的网师学习,特别是郝院长讲座带来的启发,我做事情不再像以前那样盲目去用力,而是运用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背后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反思调整。

用了两个下午,和四个教研组进行了沟通。事先设定好沟通的流程:明确本次沟通的目的——倾听教研组长下学期的校本教研设想——倾听其他老师的成长诉求——回应他们的设想与诉求。

首先和美术组沟通。坐下来一看,九个人就有八张稚气未脱的面孔,只有组长是一位成熟老师。仔细听了组长对下学期的设想,内容很多,很杂。组长最大的困惑就是感觉想做的事情太多,都不知道要怎么去实施。请老师们说自己的诉求,年轻的老师们都说不出来什么。发现不了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于是,我帮着他们梳理了教研计划的所有事项,形成两条线,一条常规教研,一条专题教研。一个月,两周常规,两周专题。一次一次做好,不要贪多求全。专题活动安排中最大的亮点是做“同课同构”,建议他们做大做强。围绕课题,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开展“同课同构”专题研讨,打磨年轻老师的课堂。第一个月将八个年轻老师分成两组做“同课同构'”上三轮课,第二个月第四轮上课,两组一起上,一起研讨,变成“同课异构”进行研讨。最后梳理出整个主题研讨的过程,用文字固化成校本教研成果。

接着和品综组沟通。用“铁打的学科流水的兵”来形容一点不为过。这个组的人员来来往往,没有固定。老师们困惑非常多。上课内容繁多庞杂。教研时间每周只有星期四上午九点到十点这一个小时,没办法上教研课,也没办法做深入研讨。每个年级差不多只有一个老师上,没有老师可以商讨。大家上课的时间也差不多,没法去听同组老师的课。更为头疼的是,品综老师上课,孩子不重视,课堂纪律普遍不好,感觉上课效果很差,老师感觉很挫败。我和他们一起梳理成三类问题:教什么不确定;怎么教很迷茫;没人也没时间进行组内探讨。我请他们按照顺序来解决问题:首先,大家将各自年级的上课内容进行梳理整合,简化内容,每一次课聚焦一个核心目标,每个月拿一次时间在组内研讨,进行增删改变,最后定稿,变成固定内容,形成课程框架。无论哪个新手来,都知道哪个年级教什么。其次,要改变观念。品综学科更多倾向于体验学习和感受分享,需要改变教法。一二年级,老师带着探讨核心问题,可以利用多种手段,去激发孩子的兴趣,用内容或者新奇的呈现方式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中段,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的内容,可以分小组先自己学习、组内探讨,再进行全班分享。高段,可以做任务驱动式教学,或者项目式管理。抓住一个学期的几个核心店,设置成体验、探究等活动,再请学生梳理体验的感受,探究的成果,在全班展示。学生被内容吸引,被任务驱动,学习项目式管理,课堂组织起来,课堂纪律也就会越来越好。再次,小组内哪怕每周只有短短一个小时,也要充分利用,先梳理内容,再探讨教法,同事可以去听其他学科的课,学习那些有经验的老师如何组织课堂、管理学生,听完课还可以将学到的好办法在组内分享。最后老师们谈到上品综课找不到成就感,不想其他学科,有的学科可以用分数判定,有的学科可以用各种竞赛活动判定。品综课最后的成果,别人根本看不见。我明白他们的感受,因为我上过一学期品综,第一个月就是那种很虚无的感觉。但是第二个月,我努力去挖掘品综学科的意义,发现品综学科恰恰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对孩子身心直接产生影响的最重要的学科。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理解老师,去引导老师走向"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离开这个教研组的时候,我能明显感觉到老师们的精神状态有很大的改变,他们眼里有光了。

第三个沟通的是科学组。这个组也是年轻化的教研组。组长也偏年轻。虽然学校给他们组安排了一个专家,间周一次进入课堂进行指导,专家指导后,没有继续去课堂实践。他们把另一周的校本教研时间拿去做具体的活动事务。我跟他们区别了校本教研和活动筹划的区别。告诉他们,只做具体的活动事务,没有“研”的过程,就没有发挥教研组的集体力量来提升老师的专业能力。然后对他们的教研计划重新做了梳理,借力专家,把专家指导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专家走后,组内应该有二次甚至三次上课,组内伙伴诊断课堂是否理解了专家的指导。

第四个沟通的是音乐组。关于这个组,到底要沟通什么,我想了很久,也想了很多,但是在推开音乐办公室的那一刹那,我改变了原来的主意,这个组全是精兵强将,学科专业能力毋庸置疑,就连两个年轻妹妹,都有三年以上的教龄,且非常能干。这次沟通的主要任务是听他们说。“你们这个教研组,是学校,甚至是全区的顶配教研组,所以我今天不是来指导大家,是来向大家学习的。我先听一听组长对新学期的教研安排,再听一听大家对自己的定位以及自我发展的需求。”我说得很真诚,相信他们也收到了我的真诚。组长大致沟通了教研计划,接着是每个老师的分享。刚开始,最年轻的小姑娘说到了一年里参加五项基本技能大赛的成长历程,把发言朝前推了一步。可是第二个发言的老师很冷淡地说自己很满足现状,没有什么期待。接着第三个老师也很冷淡地说:“现在就很好啊!没有什么自我发展的需求。”我之前对音乐组做了功课,大致了解到这个组的老师都很厉害,恰恰因为个人太厉害,团队反而显得松散,校本教研活动推动起来有困难。我不能让这种冷淡持续下午,于是接过了第三个老师的话头:“你们这么满意现状,说明你们这几年发展得特别好,很享受当下,这是好事啊!不过这种舒适区待久了,人如果一直停滞不前,到时候享受可能变成一种禁锢了。想一想,哪怕做一点点改变,也许你会享受到不一样的幸福。比如说你,我看到你上课的时候,那种与孩子一起享受舞蹈的魅力,常常让我很感动。难道你不想让更多的孩子来享受你的课堂?”第三位老师听我这样说,很有感触:“我确实更享受特长班上课,平时上课,不容易找到特别舒服的感觉。”“我是这样理解你的这种感觉。在特长班里,你觉得你的专业发挥到了极致,内心很舒服。平时上课,小不点儿会调皮,你要进行课堂组织教学,让你觉得耽误了专业的学习,心里就不舒畅了。是吗?""可能是吧。”‘通过教研组的帮助,让你平常上课也能找到上专业课的感觉,正是校本教研的意义所在。“后面几位老师一改开始的冷淡,分享特别认真,自己的优势,自己对未来的思考都表达得淋漓尽致,虽然有时候听起来可能显得有些啰嗦,但是最终传递的信息,却能够让人看到。我静静地听着,用关键词做好笔记,拎出他们说话的要点,进行思考。他们的发言,持续了一个小时。

我跟他们沟通了三点,首先,大家发言中,一次又一次地提到邀请专家,参加培训,充分说明大家很想发展自己,我能够感受到大家的发展内驱力很足。发展自己,借力专家是很好的一件事。但是请什么样的专家,做什么样的指导,你们做出来什么拿给专家看,这些都需要思考,且会受到很多限制。我们还可以向教研组借力。今天的发言,大家能看到,自己的身边就是高手,要学会相互”利用“,共同发展。我们不要忘记,还有一种力可以借,还不受限制,想借多少借多少,那就是借助自己的力量。打开自己,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去为团队做点什么,你会发现,你的力量一旦使出来,你是第一受益人,团队反过来也能帮到你的发展。其次,校本教研活动的设计,要学会结构化安排,抓住一个"牛鼻子",做大做深做强,把组内每一个人都卷进来。所以,教研组的顶层设计很重要,需要大家的力量去思考搭建。第三,团队的分工要明确,任务驱动,项目管理,互相配合,最后形成成果展示出来,最好用文字将成果固化,让每个人看到成果都有满满的成就感。

最后一个组,用了一个半小时。老师们表示聊得很透彻,后面一定会跟上行动。

反思这一次沟通,针对不同的组,采用了不同的沟通方式,沟通的重点内容也各不相同。通过沟通,我帮他们明晰了后面的团队建设之路怎么走,他们也帮我明晰了每一个组的优势与劣势,同时我见证了学校老师优秀的共性和张扬的个性,让我对后期工作有了一些底气。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