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活腾出一片「空白之地」。

2019-07-21  本文已影响0人  江昭和

如此炎热的北京,难免令人心浮气躁。

穿街过巷,找到深藏在东四胡同里的一家餐厅,颇费了一番功夫——它甚至都没有「指名道姓」的招牌。

真正抵达的时候,瞬间觉得此行不枉。

回廊曲折,竹影森森,清泉流淌,​四处静谧,如果不是谦和有礼的工作人员来来去去,很难相信,这只是一家餐厅。

我不知道这家店的历史,但管中窥豹,也能够猜出几分,这样的布局规模,前身必然不同凡响。

在北京,你不知道底细的,不仅仅是一个个袅袅走过的人,还有一家家深藏不露的店。​

这种陷入一种未知的深沉​与苍茫的意念,令人迷惘,却也叫人心安。

只觉得,单单靠着朱红廊柱,发发呆,看看盛开在阶梯角落的碧冬茄,那样恬淡自得的烂漫,听着偶尔从某一间包厢里传出的人语,益发显得此情此景寂静旷远,也是一件赏心乐事。​

《牡丹亭》​里说,「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良辰美景,可不就是今天?

赏心乐事,可不就在此院?

还需要不辞劳苦,跋山涉水去何处寻觅?

别处或许也有锦绣芳华,但在此地醉心不已也并不差。

​宋朝苏东坡在《记承天寺夜游》里慨叹——

「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可见,光有良辰美景还不够,还得有一个(或者多于一)​心怀闲情逸致的人。

假如没有这样的自己,或者心意相通的伴侣,纵使有着清风明月,烟柳画桥,也不过是形同虚设。

但在扰攘不休,神经紧绷​的当下,能够拥有「闲情逸致」,无异于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