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书读书笔记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2015-04-19  本文已影响2991人  aristotler

书名:《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一代名师霍懋征爱的教育艺术》

粱星桥编注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3年九月第一版

书摘:

1.四个宝贝

东一片,西一片,隔着山头不见面

上边毛,下边毛,中间夹个黑葡萄

红门楼儿,白门槛儿,里边有个嘻嘻孩儿

白娃娃住高楼,看不见,摸不着,想一想,都知道

即耳、眼、口、脑(p16)

2.没有不可救药的学生

至于“不可救药”这四个字,那是不该出自教师之口的。老师对于他的学生是永远不能下“不可救药”的断语的。学生进学校是来求学的后生晚辈,我们只有教育的任务而没有“摒弃”的权力。…………如果放弃一个……就全班而言是几十分之一,就全校而言更是千百分之一,但是对于家庭,你放弃的却是百分之百啊!

孺子都是可教的,“不可救药”的孩子时没有的。老师的任务是教,教的基础是爱。再淘气多学生也有他可爱的地方,只要你在他身上找到了爱的亮点,就会找到他转变的契机了。试一试吧,你一定会成功的。(p25)

用其长、助其困、励其志(p27-29)

3.规矩

孩子入学、读书写字,首当其要者,自然是规矩。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一旦规矩养练成习惯,那便可以方圆自如,终生受用了。(p32)

示范:

坐姿的养成

个别示范

集体模仿

互相观摩

堂堂提醒

及时纠正

周周表扬

家长帮忙

4.平等

孩子嘛,哪有不淘不闹的?……我和学生是平等的。我爱他们,尊重他们,帮助他们解决一切渴望解决的问题。我的原则是:再“淘”再“笨”的学生也不放弃,一个也不放弃!一个老师如果放弃了对学生的信心,放弃了对学生的教育权,那是失职,那是无能。(p39)

孩子们学习不好,或是思想和习惯上出了毛病,常常不是孩子们自己的过错,在很多情况下是我们老师或是家长在工作中的失误造成的。(p62)

5.创新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教训是我看到对青少年一代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语文课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承担着更为重要的任务。……我不同意这种论调(语文教学要加强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所以我义无反顾地承担了语文教课改实验的任务。(p69)

教学之所以“少、慢、差、费”,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材阅读量太少。(p73)

数量要多,速度要快,质量要高,负担要轻。(p73)

精讲、多练和合理组织课文(为了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教改目标)。(p73)

精讲:学业的进退,学生的内因起着主要作用……老师要启发引导学生,使他们主动学习,给他们充分的时间保证……老师就应少讲、精讲,让学生学会“自求得之”。(p73)

多练:要练得充分,务求实效。要内容多样,形式活泼。要从实际出发,不要好高骛远。要以旧代新,逐步提高。(p74)

合理组织课文:把内容相近的、写法相似的、文体一样的,以及品德教育的、惜时劝友的、亲情友爱的诗文统统归类,分组讲授。

6.课堂之外

教育对孩子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就时间和空间而言,课堂教学知识一个方面,,更广阔的天地还在教室之外。(p96)

故事:鼓励孩子们写“自然日记”,组织同学们一起消灭错别字成立“错别字病院”,出“作文选集”,即表扬写的优秀的作文并辟出黑板报展示,后来班上同学在老师帮助下将同学们的优秀作文自己制作成了一本“作文选集”。(p96-106)

杂思:

1.

若是面对难以下手的情况,不妨从最基本的开始模仿。怎样去和学生交流、怎样在一个新的环境中对新角色逐步变得熟练。万事开头难,不要把难处想得太过无解而失去信心,预先的准备和对困难的预期是可取的方式,不要用太过自信的借口来让自己陷入对困难一无所知、面对困难就束手无策的境地。

2.

想到棘手的学生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难办还是厌烦?自己一边要用“教师应当承担的责任是教育而非责难”的话语来坚定自己,一边要掌握处理的技巧和能力。书中提到的是小学生中的“淘气”学生,那么尊重小学生们这一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用理解而非责难的方式来对待这样的学生,结果如何且不多想,至少于心无愧吧。如何能够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那当是另外考虑的问题。

3.

有些问题需要一开始就要想到、就需要做好。以小见大、万丈高楼平地起。

4.

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当遇到了“淘气”的学生的时候,不妨冷静一下、多观察一下,找到学生性格和行为里值得鼓励的地方,记下来,然后再用尊重学生的方式加以鼓励支持,万一这个同学能够因此而意识到自己的优缺点、更好的发展呢?

小学生有反复的特点,但是也没有从来不反复的人啊。教育结果的反复的确打击人,但是做什么事情只需要一做就一定会成功呢?

淘气或者不淘气,或者其他什么问题,必然有一个背后的理由。譬如淘气的学生是不是可能有更大可能具有发散的思维呢?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发散的思维难道不是值得培养的一点吗?看到背后的原因,找到合适的方式、用尊重彼此态度来引导达到教育的目的,难道不好吗?若不能发展,至少不可残酷抹杀。

对学生的爱,并非是视之若己出,而是尽己所能地关怀,此并非责任,而是教师的义务。感情的投入才能换来感情的共鸣,教育绝非口耳相传后见面不相识,教育功能的实现的基础是感情而非知识,教师不当沦为电脑。                                                                                    

 “成就感”,不唯对成人、对小孩也是很重要的动机来源。低评价的环境自然不会让个体有多大发展的动力,因此苛责这样环境下的个体是不可取的。“教也者,长其善而救其失者也。”

5.

教育并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事情,教育成果的取得也并不能指望从天上掉下来。

教师应当积极思考教学的内容、教学目的,并吸收优秀的教学经验,得到自己的教育理念,而后才能有的放矢地去修正自己的想法并取得进步。

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修养,将教育当做一个认真对待的事业而不是随便为之的事情来做,思考教学可以提高的方向,考虑可以从哪些可行的即使是新颖的方式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得到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6.

学生的能力需要老师的发掘。

学生的能力亦需要在老师的培养和鼓励之下,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发展。

纸上得来终觉浅,这是每个个体的局限,作为教师的成人如此,作为学生的小朋友也如此,所以相当的结合实际情况的可供操作的实践活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具有很大的作用。教师应当注意发掘此类的活动并引导同学们参与到其中,乐趣与提高并重。

想要获得可供操作的实践活动,或者想要得到自己的教育理念并且能够实践和修正,都要求教师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教师没有平时的思考和积累,不能持续地产出有效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来更好地教育。

如果教育能够发生在老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那么教育的效果想必不会太差,学生学得更轻松,教师本人也能在不断的实践和思考中不断完善自己。

蹦出一个想法,做一件事情,想象中可能或美好或无趣,但去做的时候大多数情况却是普通如常饮的开水和年久渐渐而来的麻木,这样的状态下能够完成按章的最低要求就已经是一件奢望了,何况是想要获得更好的工作成效或者提高自身?那么换一种期待,换一种心情,不去期待环境或环境

里的人会如何如何,去期待自己能在环境里成为怎样的人吧!

我会成为怎样的人呢?我会怎样应对我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呢?我对我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收获会保持怎样的心态?在这样的环境里,我最开始和现在都期待自己变成怎样的人呢?这样想着,积极地做自己,让自己,也让自己所影响的学生,变成更好的人吧。

后记:

这本书前半是霍老师对自己教育经验的总结,后半本则是霍老师的学生们对霍老师教育方式方法的纪念文。

总而言之,老师可能会与学生十年之后见面不相识,也可能会对学生的一生都有持久而深远的影响。老师当意识到这一点,如果曾经播撒一些种子,那么如果不能更好地让其成长,至少也要尽力播撒一些阳光。

总希望这世界会更美好一点,那么就从开始的地方努力吧。共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