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误会,你才不是你口中的随便
妈妈说我像爸爸,因为我和他一样,自己的衣服自己都不喜欢买,净是她买什么我们穿什么。其实每次和她逛街,我都会在喜欢的和便宜的中间进行长久的思想斗争,妈妈一向鼓励我买便宜的,但我自己的心愿又不允许,每次怕她伤心就会像恶势力低头说,就你看上的那件吧。她不是个强势的人,所以我就更怕看到她为难,似乎每次都没得选,几番挣扎,小心灵就非常愤怒,于是往往在一个她挑衣服的瞬间,我往家的方向走,说我先回去了。我猜这是我小时候不爱逛街的真正原因。
妈妈说我完全没有女孩子的细腻和性格。似乎就是为了印证她说的话,我长大了,变陈了一个不爱梳妆不爱打扮甚至一年有300天运动套装。与其说我喜欢穿着运动装不如说我就是这么认为自己的,我相信母亲的判断甚于自己的,以至于一度迷失。
不仅是母亲,似乎这种训练让我拥有了非常随和的性格,我内心的细腻很容易让我察觉到别人的负面情绪,往往为了照顾这些情绪我会选择牺牲自己换得大环境的和谐。只是一直说着“好好”的自己,让自己越来越讨厌自己,甚至到有种生无可恋的悲哀时,我才发觉,我该停止这种对自己的折磨了。是的,停止我20年来的随和个性,转而向内在寻找自己的声音。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了《28岁未成年》,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被感动,但这部电影真的是我流了最多眼泪的一部电影。在操场上跑步,突然想起就哭了,听见插曲突然就哭了,甚至于看见倪妮照片就哭。心理学上把这叫做触发点。它触动了我内心深深的悲哀,似乎眼泪是心中那个小小的真实的我流出的,而我很幸运地注意到了她。这么多年,她过得隐忍又自卑,与其说是照顾别人的情绪活着不如说是看人脸色活着更加真实,只是这种看脸色不是为了物质上的利益,而仅仅是为了心安。不禁想到了《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的那句“生而为人,对不起”,对不起,小小的蜷缩着长大的你,对不起。
或许我说的随便从来都不是随便,而应该按这样表述:如果选择只有这几个而没有我想选的,那么这些现有的对我来说都随意,我都不在意。
是的,我口中的随意都是我不在意。我曾经从未注意到二者的联系,直到当我真正因为我随意的选择受到伤害。当时报考大学,想上的大学却没有给想学的专业,当时我的内心或许是挣扎的,不过还没来得及分辨这种情绪,我就误认为自己是随便哪个都OK,反正20年了都这样随意的过来了,我随意地报了工科。以至于现在一直耿耿于怀,自己这一生都要与医生职业失之交臂了。
那之后在大学的每一天我都在想,当时如果换种情况我会不会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比如说,我听清了自己的心声,或者我愿意等等自己的内心?
可惜呀,成长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它或许就算是成长的一个代价吧。只是至少,当我分清这种区别后,未来不会再屈就自己了,这就算是我人生的止损点吧。我的“好好先生”“老好人”,我应该向她们挥手告别,在我真正要面对自己的内心之后。
第一步会很难,要开始分辨自己微弱到近乎消失的声音,然后不断把它放大放大,变为自己的人生准则,之前不会拒绝别人,认为这样很不礼貌,但现在要开始转变为“活出内心的自己最重要”了。这就好像是我开始了一段全新的人生,新鲜的感觉每天都有体会。
或许我们的生命,只有在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之后才真正开始吧。未来,也要和最真实的自己一起走过呢,所以,何不早早和她熟络达成默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