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9
2022-01-09 本文已影响0人
宋林科律师
叫来的樊师正在和妻子装不锈钢栏栅门,人是左永联系的,他来闲逛也帮忙。和他谝村上的事情,问谁是支书村长,他都说不上来。可见他们这些从农村走进城市的年轻人,不大关心故乡。这其中也许还包括五零后六零后这一代人。
真不敢夸口生养自己的阿姑社村,虽然位于沮河西岸著名的锦阳川上游,但在幼小的记忆中,它是穷凶恶水。生产队那时候,水浇地人均不足一分(0.1亩)旱地全在塬顶上,要爬近一公里的山坡才能耕种。每年的劳动日价值不过几角钱,分到的粮食只够吃半年。要不是邓公的改革开放政策,那会有今天的富足生活。也不会有年轻一代大范围大规模的进入工商界,然后进入城市。
但故乡变化的速度依旧很慢,所谓穷则思变,倒逼着年轻人除了高考进入大学参军入伍提干改变人生命运之外,大多数通过经商做小生意、通过学名种手艺打工走上发家致富之路。现在有大批的阿姑后生,活跃在商界,开门店的不计其数;还有建筑装饰行业的精英,一打问全是乡党。
许多后来干大了的年轻后生,亦曾有意愿回馈故乡,譬如修路、安装路灯等善举,但却难展大的宏图。只要年长的那些老干部在,他们便受到排挤难以立足。如此几个年轻才俊陆续受挫后,就很少有人再有振兴村子的热情。村上除多了一些两三层的小楼、乡村道路有所硬化之外,再无新的气象。
如今党和政府把乡村振兴作为重大战略,我举双手赞成,打心眼里感到高兴。期盼故乡能够搭上振兴的快车,一改旧日的容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