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7季 077|《道德经》第八十一章导读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导读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是老子最后一次告诫世人:坚守虚空,甘居下位,利民而不害,善为而不争,不要被美言所迷惑,不要为虚名而逞巧,不要为虚荣而炫耀。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这里的“美”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好和善,而是指华而不实。所以,“美言”指的就是花哨漂亮、夸大其辞、以取悦于人并骗取他人的信任为目的的言语。这一句说的是真实的话不好听,好听的话不一定真实,所以也有“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说法。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真正善良的人,绝不会与人争论是非,他们虽然在行为上表现得木讷,但是脑子却十分清醒。他们看起来十分愚钝,既不善于评论别人,也不善于为自己争辩,但是他们的心灵却清澈如水。关于这一点《论语·学而》也有论证,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是说:“性格刚毅说话木讷的人往往有一颗仁慈的心,而那些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老子也认为,不善于用花言巧语来争辩的人才是完美的,其本质也是善良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在这里强调的是对道的把握(真知)和多闻(广博)的辩证关系,真正明白道、明白生命实相的人,不会炫耀自己学识渊博;喜欢炫耀自己学识渊博、能博古通今的人,表示对道不知道,还不明白真理实相的人。
这三句话综合起来讲,说的就是讲信用的人不一定用美的语言去表达自己,会辩的不一定会做,说的多的人根本就做不到,所以说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如果是一个懂得“道”的人来说,他是不会到处彰显自己的,恰恰是那些不懂得道的人才去彰显自己。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有道的人什么也不保留,有道的圣人不自私,没有占有的欲望,从不为自己谋取名利和财富。用自己的一切来帮助别人,反而使得自己更加富有,也正是因为不自私,所以天下回馈给自己的也越来越多,就像我们组委会的老师们表面看起来为大家服务,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收获,而且收获远远要比付出的多,这个呢,谁付出谁受益,真的是这样的,如舍得两个字,舍在前,得在后,所以人要先学会为他人,然而他人才会为你,这何尝又不是一种得到呢?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这是全章的总结,也是整部《道德经》的中心,老子告诉我们要效法天地,天地生长万物,生生不已,只有付出,不想收回,不想得到报仇,所以天地还是天地。人处处想要占有天地,占有别人的利益,结果反而什么都得不到。这是老子治世之道的一个总结,即“利民”、“不争”。
2021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