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日更

学生习作——改写《渡荆门送别》

2019-10-16  本文已影响0人  董雅凤

渡荆门送别

八年级五班  张缘

自“五岁诵六甲”起,便依山傍水,未曾离开蜀中。戴天山的水软山温,峨眉山的隘谷神幽,隐居青城的悠闲自得,昔日的惬意怎会忘却。然又谓:“丈夫居四海,万里犹比邻。”我便收拾行囊,顺江而行。

仿佛昨日还“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今日却已到有楚蜀咽喉之称的荆门了。终还是一个二十几的青年,初见江流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随着奔腾直泻的江水逐渐变缓并换成一望无际的地平原野,面上悦色难掩。巍峨起伏的群山,平坦如地的原野,奔腾不息的江水,阔大无边的荒原。小船顺流而下,目光忽而上忽而下,摹状着夹岸高山的趋向。险山退却,平原相接,一马平川入眼来;汹涌江流,温驯绵柔,四海八荒会荆门。

黄昏时远望天际,水空交接处云腾雾绕,变幻万千,如同海市蜃楼般奇妙。夜半时俯瞰江面,澄澈的水静静流淌,不轻易露脸的皎月悄无声息的向水面投入一面清影,好似一扇明镜。“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此时看来倒不是孩提时对月的稚气认知了,那天上的、水中的,可不就是白玉盘、瑶台镜嘛!

静谧的夜,静静听着此起彼伏的摇撸声,感觉白日的新奇慢慢退却。虽说下定决心,抛开杂念,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可望着船边自己怜爱的故乡水,不远万里送我至此,对故土和家人的眷恋不舍突地涌上心头,这一份情义叙不完,念不够,如同浩浩长江水,竟让我心头一痛。

忽有感,作此《渡荆门送别》,聊以自慰: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