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 | 营造的终点 第一章 - 夫子在两千年多年前到底做了一件
第一章 夫子在两千年多年前到底做了一件怎么样伟大的事
中国有个成语叫见微知著,就是说通过一些细节可以了知人或者事的全貌。
夫子生在一个巨变的时代,上一个时代建立的秩序开始崩塌,新的秩序处于空白期,一帮权术有余而德行不足的领导,开始了抢地盘的游戏,眼里除了老子要当老大这个念头,其他全不管,破红线的事情干的一点都不含糊!
夫子后一百年,孟子见梁惠王有这么一句话: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什么意思呢?老头,你那么远跑过来,能给我的国家带来什么好处?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上来就是讲利益!这已经是夫子过后一百多年了,仍旧是重利忘义,可见两个新的秩序形成之中间,都是比较乱的,人的品质在下降,社会风气每况愈下!
义利之辩在大学末尾有清晰论述,从一个人到一个国家都要遵循这个理,要不然传承这个事,就是一个笑话!
孟子算是夫子播的种子中长成参天大树,承前启后上其居功甚伟!
夫子在鲁国,最高的时候做到国务院总理的位置,很短的时间鲁国治理的井井有条。但是边上的楚国见了就开始使坏,送名车美女!了凡四训里面有句话,见君子而赧然相惧,什么意思呢,生命品质不高的人见到生命品质高的人他不好意思,原来大家一起努力治国理政,现在搞娱乐活动去了,见着夫子总不好意思,因为道不同志不相为谋,所以夫子就成了不受欢迎的人!
从鲁国的治理上可以看的出,夫子绝对是知行合一的人,也就说在开始周游列国之前,早就开悟了,心里明镜似的,什么都无碍了,但凡有一点不清晰,那是下不了那个决心,走不下去的!
面对不同的人事场景,不同境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低的人看到困难,高的人看到使命。
任何的境遇,在生命品质很好高的人那里,都是没问题的,比如我要去北京,有了这个坚定目标,那么路径的选择就很多了,因着境遇来调整自己做事的节奏,好了就多做些,少了少做些,因为时机不对,那怎么都是白忙活!
周游列国的困难夫子心里很清楚的,但是他知道如果不去,那这个民族就就完蛋了,所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用了毕生的精力周游列国播撒种子,最后删诗书,因应当时人和社会的情况,对上面的文化做了重新的解读,你不能拿高中生的教材来教初中生,道理便在此,人不一张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也就不一样了!
如果用传统的话讲,夫子在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以一己之力挽狂澜于即倒,为中国文化再次找到了源头活水,才有了后面2000多年起起伏伏的中国!
我们每个人都要感夫子的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