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 问想法心理

《素问》——第八十篇 方盛衰论

2024-03-17  本文已影响0人  小子止一

【原文】

雷公请问:气之多少,何者为逆?何者为从?黄帝答曰:阳从左,阴从右,老从上,少从下。是以春夏归阳为生,归秋冬为死,反之,则归秋冬为生,是以气多少,逆皆为厥。问曰:有余者厥邪?答曰:一上不下,寒厥到膝,少者秋冬死,老者秋冬生。气上不下,头痛巅疾,求阳不得,求阴不审,五部隔无征,若居旷野,若伏空室,绵绵乎属不满目。是以少气之厥,令人妄梦,其极至迷。三阳绝,三阴微1,是为少气。是以肺气虚,则使人梦见白物,见人斩血藉藉,得其时则梦见兵战。肾气虚,则使人梦见舟船溺人,得其时则梦伏水中,若有畏恐。肝气虚,则梦见菌香生草,得其时则梦伏树下不敢起。心气虚,则梦救火阳物,得其时则梦燔灼。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得其时则梦筑亘盖屋。此皆五脏气虚,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合之五诊,调之阴阳,以在经脉。

诊有五度,度人脉度,脏度、肉度、筋度、俞度。阴阳气尽,人病自具。脉动无常,散阴颇阳,脉脱不具,诊无常行。诊必上下2,度民君卿。受师不卒,使术不明,不察逆从,是为妄行,持雌失雄,弃阴附阳,不知并合,诊故不明,传之后世,反论自章。至阴虚,天气绝,至阳盛,地气不足,阴阳并交,至人之所行,阴阳并交者,阳气先至,阴气后至。是以圣人持诊之道,先后阴阳而持之,奇恒之势乃六十首,诊合微之事,追阴阳之变,章五中之情,其中之论,取虚实之要,定五度之事,知此乃足以诊。是以切阴不得阳,诊消亡。得阳不得阴,学道不湛。知左不知右,知右不知左,知上不知下,知先不知后,故治不久。知丑知善,知病知不病,知高知下,知坐知起,知行知止,用之有纪,诊道乃具,万世不殆。起所有余,知所不足,度事上下,脉事因格。是以形弱气虚,死;形气有余,脉气不足,死;脉气有余,形气不足,生3。是以诊有大方,坐起有常,出入有行,以转神明,必清必净,上观下观,司八正邪,别五中部,按脉动静,循尺滑涩寒温之意,视其大小,合之病能逆从以得,复知病名,诊可十全,不失人情,故诊之或视息视意,故不失条理,道甚明察,故能长久。不知此道,失经绝理,亡言妄期,此谓失道。

雷公请问:阴阳之气有多少盛衰,怎样就是逆?怎样就是从呢?黄帝回答说:阳气自左而升,故其气从左,阴气自右而降,故其气从右,老年人之气先衰于下,故其气从上而下,少壮人之气先盛于下,故其气从下而上,所以春夏之病,见阳症阳脉者生,见阴症阴脉者死,反之,秋冬之病,见阴症阴脉者生,因此不论阴阳之气多少盛衰,若其气逆而不和,都能成为厥。

问:气有余的也能成厥吗?回答说:阳气逆于上而不下于足,则足胫寒冷至膝,少壮人患此病,到秋冬则死,老年人患此病,在秋冬可生。若阳气上而不下,则见头痛一类的巅顶疾患,这类厥证,谓其属阳,则本非阳盛,谓其属阴,则又非阴盛,故求阳不可得,求阴无所知,而是由于五脏之气隔绝,无显著征象可察,如似置身于旷野一样,而无所闻,若伏居于空室一样而无所见,其生命绵绵一息,似乎不能终日。

所以少气所致的厥,使人梦多诞妄,其厥盛极,则令人迷乱昏昧。三阳之脉悬绝,三阴之脉微细,便是少气之候。所以肺气虚则使人梦见白色物品,及见杀人而流血狼藉,若得金旺之时,则梦见战争。肾气虚则使人梦见舟船溺人,若得水旺之时,则梦潜伏水中,似有畏恐之事。肝气虚则使人梦见菌香草木,若得木旺之时,则梦伏于树下而不敢起。心气虚则梦见救火及雷电,若得火旺之时,则梦见大火燃烧。脾气虚则使人梦饮食不足,若得土旺之时,则梦筑墙盖屋。这都是因五脏之气虚,阳气有余,阴气不足所致,应参合五脏的见证,调和其阴阳,这些内容已在《经脉》中论述。

诊法有十度,就是揣度人的脉度、脏度、肉度、筋度、俞度。凡此十度,人身阴阳之理尽概括在内,故人之疾病,亦无不具见于此。脉的搏动本无常体,若脉阴阳散乱而偏颇,或脉象不明显,故诊察时不能拘于一法。诊病时还必须弄清病人的身份,是平民还是君卿。若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不能全面接受,医术便不会高明,诊病不能辨别逆从,这是妄行,必然持雌失雄,弃阴附阳,不知参合全面情况,进行分析,所以诊断也不会明确。这样医术,如传于后世,其谬误必须会在实践中暴露。若至阴虚,则天气因地气不升绝而不降;至阳盛,则地气因天气不降而不足,能使阴阳二气交会相济而无偏胜,这惟有“至人”才能做到。阴阳二气交会相济,常是阳气先至,阴气后至。所以“圣人”掌握诊病之道,都是察阴阳先后以测其情要,《奇恒之势》六十首,将诊察所得的微细资料综合分析,以求阴阳盛衰之变,明确五脏之病情,其中之论,是取虚实的纲要,决定五度之事,必须知道这些道理,才能诊病。所以诊病时若切其阴而不了解其阳,这种诊法,必不能行于世;若只知其阳而不知其阴,这是学术不精湛;若知左不知右,知右不知左,知上不知下,知先不知后,则其医道不会长久存在下去。必须是能知丑又知善,知病又知不病,知高又知下,知坐又知起,知行又知止,使用起来才能非常条理,诊病之道,才算完备,这样的医道,可传万世而不致差错。

病的初期,见到其邪气有余,便应知其正气不足,能揆度病情的高下,则脉可因之而穷究其理。形弱气虚的,为中外俱败,主死;形气有余,脉气不足的,为脏气已坏,主死;脉气有余,形气不足的,为脏气未衰,主生。所以医家诊病有大法,应当起坐有常态,行动有品德,运用精神,保持必清必静,对病人上下观察,候八节八风之正邪,辨别五脏中邪的部位,按其脉之动静,循摩其尺肤之滑涩寒温,察其大小便的变化,参合病之形状,便可得知病是逆是从,并又可得知病名,这样诊病可以十全,也不失人情,所以诊病或视其呼吸,或察其神情,均能不失条理,由于技术高明,诊察明确,故其医道可以保持长久,若不知此道,则必然失乎经旨,违背常理,乱作诊断,妄决死生之期,这叫做失道。

【注释】

1、三阳绝,三阴微:三阳者,太阳也,太阳绝,则膀胱不司气化,水道不通。三阴者,太阴也,太阴微,则脾胃不司其职,五脏不得养。水路不通,五脏不养,危也。

2、诊必上下:诊脉必察三部九侯是也。

3、“脉气有余,形气不足,生。”:脉气有余,五脏之气有余也,本立也。形气者,外也,末也。本立道生,故脉气有余,形气不足,生。

止一箴言

1、气有多少逆从,气有正邪,有逆从。气者,五脏之气,为内为正,虚邪贼风之气,为外为邪。从内而外者从,由外之内者逆,由本至末者从,本盛末衰者从,本虚末盛者逆。故气不论多少,从则生,逆则厥。

2、诊有五度,有三部九侯,有望闻问切,诊阴阳虚实也,唯平唯和,有余不及,皆曰病矣。

参考书目

1、李志敏 主编:《黄帝内经》,京华出版社2010年11月版。

2、【春秋】老聃 著:《老子》,梁海明 译著,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

3、【春秋】老子 著,止一 解读:《道》,https://www.jianshu.com/nb/53487517,2023年9月13日。

4、止一 著:《“1+1”教学》,https://www.jianshu.com/nb/53563538,2023年1月13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