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北师大
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简称“青椒计划”)由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沪江“互+计划”等30多家教育类公益组织、教育类组织、高校及学术研究机构联合发起,针对乡村青年教师目前面临的问题和乡村教育公益领域的现状而进行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74090/f738b6deb1c07154.jpg)
很荣幸,我能代表县区学员走进北师大,进行线下的学习。可能上辈子,我和百人青椒小伙伴们一起拯救了银河系吧!所以有这样的好事发生在我身上!
董春雨教授的《共同的期待---创新教育漫谈》从中国科学与教育的尴尬开始,讲述了中国教育的漫长探索过程,告诉我们“创新极其重要”,他从哲学的角度讲授了学习科技史,以史为镜的重要意义。学习科技史,我们就可以体会科学中的某些思想几千年来的发展脉络,体会科学的整个历史中充溢着的浓厚的理性的思考精神。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74090/0235c8b1cb27490a.jpg)
If everyone is thinking alike,then no one is thinking.
宋萑教授《乡村校本课程发展》为我们乡村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新思路。校本课程不仅要考虑学校周边环境和政策因素,同时要基于学校的基础和条件,并将家庭资源、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相互整合,在科学规范和系统设计的前提下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课程理念反应出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74090/9251115b482a2549.jpg)
徐勇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教师素养》,深刻的阐述了传统文化对教师素养的重要性。教育体现的是人的理想和梦想的活动,教育的理想离不开现实,但更要在现实中发掘希望,它显然不应该被动的服务于现实,而是引领现实,提升现实的品质和层次。国学经典不直接养成某种特定的技能,但它实际上是从更深刻、更高远的层面,做好夯实基础、调整结构、完善素质的工作,是一种源于根本、专注根本、为着根本的教育。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74090/ccb9486f21756b52.jpg)
裴淼教授的《全身动作反应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一节开放性的课程,整节课中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让我们收益很深。
李文华教授在雨中带我们诵读,她那种简单、纯粹的教育让我们深深地感动。不管环境如何,她坚持辅导我们。李老师说“用诵读的力量去影响孩子!”,其实李老师也在用诵读影响我们!
于丹教授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更是深深的震撼了我们。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格健全的人,使人成为人而不是某种人!人格健全的人应该有完整的知识结构,有旺盛的求知欲,有创新的开拓意识,有无畏的探索能力。
要培养孩子生命的修复力,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买单,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玻璃心,弱不禁风。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74090/1414f0e6e0306f73.jpg)
走进北师大,走进中国教育的最高学府,学习到的是最新的教育理念,是自我修养和修炼的过程,希望有一天我破茧成蚕,化作美丽的蝴蝶带着我的孩子们一起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