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碉堡、弯弯的小河——《村里的故事》之四

2021-04-15  本文已影响0人  唐泉

    上世纪九十年代,村里新增了两座寺庙,而在文革之前,曾经的三座寺庙已经逐渐淡出了小村的记忆。

    小村是由两条冲构成的,每条冲都由若干小冲组成,沿着小冲零星分布着多个村落。 两条主冲各有一座寺庙,北面的宏庙(也有称封庙)在我的记忆中只留下几间断垣残壁,儿童时代随大人到镇上赶集偶尔在此小憩,具体的模样至今已经模糊不清了。

    寺佛寺在南面冲里,寺佛自然村应该因此得名。记忆中我从未见过寺佛寺,是否毁于文革还是其他原因已经不得而知了。

    若干溪流汇聚成南北两条小河自东向西流淌,在交汇处构成了一条几十户人家的小街。小街是兜财的风水,自然孕育了众多才子佳人。两条小河当年都是蜿蜒曲折的,农业学大寨期间在老书记荣为成的带领下裁弯取直,变成了如今的模样。取直之前每年春夏之交都会发洪水,但每逢大旱之年,筑坝蓄水对缓解旱情功不可没。我们这一代人,还是非常怀念曾经那弯弯的合村河。

    小街附近临近南面小河边有座观音庙,这座寺庙从我家后门出去大概两三百米距离。我前面奶奶生了大伯和姑妈之后便因病故去了  ,爷爷续弦之后又生了我二伯和我爸爸以及小叔叔。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正值兵荒马乱,大伯从小酷爱读书,外出求学时奶奶瞒着爷爷偷偷地给了一笔盘缠。隔壁查奶奶告诉我,因为大伯非奶奶亲生,爷爷认为奶奶的动机不良,每天便闹得不可开交。奶奶无奈之下每天三步一拜、五步一叩到观音庙为大伯祈福。据说观音庙里的签非常灵验,签示大伯四周都是大火,人暂且还是安全的,爷爷也只能听天由命。大伯在某个夏天的晚上突然回家,对发生的一切都守口如瓶,一家人也是讳莫如深。直到多年以后,大伯的历史问题因文革清查浮出水面,原来大伯求学过程中被国民党部队截留下来,担任了一个文职,后进入国民(南陵县)“政府”担任财政科负责人,解放后继续留任至文革。文革期间,大伯被下放到国营戴工山林场,因为财政水平专业,一直担任主办会计一职。孜孜不倦地学习态度,大伯在财务会计领域造诣颇深,以致改革开放后落实政策,是芜湖市首次施行职称评级中仅有的2名免试者之一。

    小村解放初期是区政府所在地,辖区包括何湾、丫山、绿岭、烟墩等乡镇。三面环山的地形为区治的安全提供了保障。解放前三面各依山修了一座碉堡,孩童时经常捡到生锈的铜质弹壳暗示这里曾经发生过战斗,是何家湾抗日保卫战的部分,还是其他什么战斗?倪奶奶当年的描述再现了那场战斗的残酷。倪奶奶吃罢早饭打点行装回娘家,去的时候路过南边碉堡山还是一片祥和,下午回来的时候那场战斗刚刚结束,布满荆棘的山道上到处都是尸体,天地间安静得瘆人,她老人家当时吓得眼睛都睁不开,拐着三寸小脚跌跌撞撞都不知道怎么回到家里。

    两座新庙香火延续经年,逢年过节香客络绎不绝。

    群山之苍翠,孕育了清澈的母亲河;河水之濯濯,流走了多少尘封的往事;碉堡之高耸,见证了和平之不易;庙宇之宽宥,昭示了我佛为怀之慈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