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不是你前进的动力,痛苦才是
王小波说过:人一切的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而自律,恰恰是解决人生痛苦的根本途径。因此,“自律”这个词,如今被越来越多的人反复地提及 ,人们都渴望变成一个自律的人。然而,真正能够做到自律却并非易事。
因为自律就意味着要与人类懒惰和爱自由的天性对抗,但跟天性“对着干”的行为,往往都是吃力不讨好,能坚持下去的人并不多,这就是自律之难的原因所在。
关于“自律”,百度词条是这样解释的:
自遵循法纪,自我约束。自律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人格力量,没有它,一切纪律都会变得形同虚设。真正的自律是一种信仰、一种自省、一种自警、一种素质、一种自爱、一种觉悟,它会让你发觉健康之美,感到幸福快乐、淡定从容、内心强大,永远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
那么,要如何成为一个自律的人呢?
1、学会独处,深刻反省
我相信,很多人经常能听到这样一种声音:“我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好,但我就是改不掉。”
其实,这是因为很多人对于自我的认知是模糊的。要想认清自己,必须要先学会独处,因为独处才是自我反省的最佳时机,独处是为了与内心对话、与真我对话,挖掘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唯有在独处时才更能认清自己。
2、找出痛点,将痛点可视化
我想起自己以前有过一段被智齿困扰的经历,当它的疼起来要人命的时候,我就会想到要去拔掉它,但他不疼的时候,我又会无视它,因为我害怕拔牙,宁可忍受多次疼痛也不愿承受一次阵痛。
其实,生活中让你感到痛苦的事有很多,只是你认为,还未“痛”到你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你宁愿选择与它“共存”,也不愿下定决心去“拔掉它”。
其实这些痛点终究会让你不得不直面它,与其被动地面对它,不如选择主动与它对视。
筛选自己的痛点,把这些痛点以列清单的形式列出来,哪些痛点是可以马上解决的,哪些需要长时间坚持才能够解决的。将它们由易到难进行一个排序,形成一个个改善点,然后由易到难逐一进行解决。
只有将模糊的痛点变得清晰可视化了,你才会更有动力去解决它。
3、想要变得更好,就要承受更多
我相信,没有人不想让自己变得更好,但大多数都只停留在“想”上面。因为变得更好往往就意味着要承受更多,一听到说要承受更多,很多人就不愿变得更好。
趋利避害是人类的天性,“折磨”自己、把自己陷于痛苦之中,更是极少人能够做到的。
就如同一个每天睡到日上三竿的人,现在要他每天五点早起一样,那种痛苦不言而喻。但敢于改变,能人所不能,那你就能成为那极少数人。
4、与志同道合的人为伍
自律是一个孤独乏味且漫长的过程,一个人孤军奋战往往难以持久,若能与志同道合的人为伴,朝着同一个目标,在自律的路上你追我赶,对于那些缺乏自我监督能力的人来说,“他律”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自律就是新我和旧我的一场战争,也是推翻旧我,重建新我的过程。这个过程必定免不了会有阵痛,就跟革命必定伴有牺牲一样。
自律就是以短暂的痛苦,换来不再痛苦,所以,希望并不是你前进的动力,痛苦才是,而解决痛苦的根本途径就是自律。
那些所谓的焦虑与迷茫,其实就是在提醒你,该自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