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他生命的主人(家长会的分享稿)
大家晚上好,我是皮皮妈妈,感谢老师邀请我在这么重要的场合,分享一下我那并不经典的育儿经验。
其实,站在这里分享,感觉自己是倚老卖老。而且,我们班比皮皮优秀的孩子有很多。我熟悉的就有他常常提起的三剑客里的另外两位剑客,还有如静怡、川晴、怡倩等等。
不熟悉的还有更多。而且大部分都是比我年轻一个年代的父母培养的,这其实说明新生代的父母对教育是更有心得和方法的,在这一点上我更应该向你们学习。
皮皮,是个内秀的孩子。他平常相对安静,其实我倒是希望他可以活泼一些,但他做自己就好,这个作为父母不能强求。
整个小学阶段我主要以培养他的习惯为主,反而是功课方面我极少关注。我不会知道他现在学到哪个单元,也不会关注他是否上课就掌握了所有的知识。
但这不是说,我不关注他的学习,恰恰相反,我跟所有父母一样,都希望他学有所成。毕竟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些观念也是植根于我的血脉里的。只是我没有盯着他的课本和知识点而已。
但为了不盯着他的课本其实我也做了很多基础的工作。我在他读一年级甚至是幼儿园就开始培养他以下几个习惯,我说出来,看看大家是否有共鸣:
阅读的习惯:
一个会阅读的人,他的世界绝对不只有眼前的苟且,一定有别人无法企及的诗与远方。因为书籍承载的绝不是简单的故事情节,而是作者或者前人先祖的智慧。
所以,阅读绝不仅仅是为了学好语文,而是通过阅读与先贤们链接,浸染在先贤的智慧中,从而提升我们的能力,以至于我们能更好地超越“眼前的苟且”所带来障碍与苦痛。
因此,从小我家都在他触手可及的地方置放了适合他读的各种书。同样,我每天也坚持阅读,久而久之,他似乎也养成了不错的阅读习惯。
责任的习惯:
一个人,活在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当中,方向和目标自然就会明确。
从小,我会有意无意地跟他理清哪些是自己的事,哪些是别人的事。比如,上学写作业是自己的事,不能依赖妈妈或者老师,因为妈妈和老师也有自己的事。
写作业碰到难题,他会来问我,但是,我一般会跟他说,看起来比较难,你可以先放着,做完其他作业再看看。而这往往就不再成为需要我帮助他的问题,因为他回头再做的时候,自己就已经解决了问题。
所以,他现在也会跟我说:“妈妈,很多时候,我觉得很难的问题,睡个觉我就会了。”
后面开始学习咏春拳,武馆的师父也着重训练他承担责任的能力,现在,他是个有担当的小男孩。
学习的习惯:
因为学习是自己的事,他会自己自觉安排学习、作业、读书的时间。而且,他也不需要我陪伴左右才写作业,这个是从一年级就养成的习惯。这就非常有效地避免了一讲作业就鸡飞狗跳的状况在我家发生。
在这里,我说一个我们的小故事,看对大家有没有启发:
2020年初,因为疫情,全国禁足的时候,我们家其实也经历着巨变。当时哥哥和皮皮都在家里上网课,但我必须管理工厂,皮皮爸爸不在江门,也回不来。二年级就上网课,除了第一节我告诉他如何操作软件之外,所有的网课都是他自己上的,没人监督,没人陪伴。
开学考,他拿着试卷来到我面前,哭泣着说:“我只考了72分……”
其实听到这个成绩,我心里不难受。我难受的是他哭了,因为成绩没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我感受到了他的难过,立即抱着他说:“哇, 你的网课都是自己上的,身边没有老师没有同学,妈妈也不在,哥哥又是自己上课,隔着屏幕学习,你都可以考到72分,你是怎么做到的?”
“你不觉得我很差吗?”
“怎么会呢?隔着屏幕你可以学到72%, 开学后,老师肯定还会继续给你们复习和巩固这些知识,那在课堂上你再把另外的28%学到家,期末考肯定会有很大的进步。”
就这样,本来还哭着的娃,开心地去改错纠正。那个学期我也与老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毕竟我知道我无法一个人培育他,学校的老师也很关键。
我们经常沟通他的情况,一方面是心情,一方面是学习的情况。然后我再采取微调的方式对他进行相应的引导。就这样他在期末考确实也取得了应有的进步。
我一直相信成功培养一个孩子,是学校、家长、社会等相关资源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我有个小小的心得,育儿路上,妈妈们要敢于求助。
这个小故事,其实我也想说明一点,一次考试的成绩真的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只要你足够相信孩子,他一定会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成长得让你喜笑颜开。
也请大家在孩子已经努力达到了的地方,激发他的能量点。上面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72分也是有意义的。72分的意义找到了,余下的28分就是水到渠成的一种状态。
同样的,30分也是有意义的,哪怕是10分其实也是有意义的,大家说对吗?
而作为父母,我认为对孩子最为重要的事是陪伴及支持。不过老实说,我的陪伴也是相当有限的,但是我相信皮皮,我也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向阳而生的,相信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人。
因为秉持着这个信念,让我在日常与他沟通中可以避免理所当然、自以为是、习以为常、好为人师,从而我也不会变成一个不停叨叨的妈妈。
我今天在这里分享,主要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感谢大家的聆听。我的分享到此为止,如果有什么疑问,我们可以在群里一起探讨,交流育儿经验,共筑孩子美好的童年时光。